2)第三十二章 大战将起跑路先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胜弱宋。

  大同虽强,却致力于开拓北疆,并无欺凌弱宋之意,立国之初便主动邀赵宋朝廷遣使勘界,以竭力避免两国因疆界问题引发纠纷。

  然赵宋君昏臣奸,不仅没有接受大同帝国的善意,还一再挑衅强者的底线。

  同宋两国才勘定疆界,赵宋朝廷便趁着燕云局势混沌,偷偷摸摸招诱大同百姓。

  此事被发现并受到大同的警告后,赵宋朝廷一面承诺妥善处理纠纷,一面却又授意河东军头对抗同军,最终引发两国之间的大战。

  在此期间,赵宋还暗中挑拨同金两国的盟友关系,欲要蛊惑金国夹击大同。

  赵宋朝廷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作死撩拨强者,乃是因为之前大同在两国相交中始终为赵宋保留了一丝体面,才让其产生了强者可戏的错觉。

  此番,正乾皇帝提十万雄师南下,就是要问罪不知死活的赵宋王朝,教育其君臣摆正自己的位置,学会尊重真正的强者。

  又是相似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即便要发动侵略战争,大同正乾皇帝也能占据道义制高点,偏偏赵宋君臣自己身不正行不谨,一再授人以柄。

  檄文中不仅指出了大宋暗中挑拨同金联盟,还明确到了具体的时间、地点、承办者和相关信物,便是想抵赖都不可能。

  更何况,大同帝国蓄谋南征,辩解若是有用,大宋又怎么会接连丢了河北和河东?

  尽管还不能确认徐泽具体到了哪里,很多人却已经能够确认战争真无法避免了。

  从狂热中醒来的士大夫们猛然记起造反起家的正乾皇帝根本不是什么海内名儒,而是不折不扣的血腥屠夫。

  其人也从来没有与人进行过学术辩论,反倒是数次在儒家这潭水中丢下大石头砸出一堆死鱼烂虾引发大争论前,悄无声息地退到一边冷眼旁观。

  这一次,同样如此。

  在士大夫们追逐孔端操这条死鱼而忘乎所以时,正乾皇帝却在不经意间将刀架在了他们的脖子上。

  这粗鄙武夫不辩经只杀人,吾辈纵有满腹经纶,如之奈何?!

  不过,若论当下最慌张者,却不是之前辩经最起劲的士大夫,而是当今天子赵佶。

  在教主道君皇帝看来,《讨宋檄文》其实就是“讨佶檄文”。

  朝廷这些年来的所有荒唐事都离不了他赵佶,徐泽摆明了就是要针对其人。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自认玩不过徐泽的赵佶认了命,决定不再自欺欺人,他要直面现实——赶紧跑路!

  实际上,其人并不是临时起意才决定逃跑。

  早在五年前大宋兵败大名府,紧接着同军南下威胁开封府时,赵佶就生出过甩锅给皇太子的想法。

  只是,彼时徐泽急欲稳定还没有正式收入囊中的河北路,不愿继续扩大战争规模导致形势失去控制。

  其人接连通过王禀、童贯等人释放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