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三章 北望王师又一年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场的辉煌,现在却眼睁睁地看着其衰落,情绪远较其他人更加强烈。

  “这窝囊朝廷,早就该反了它!”

  李四张口就是要造反的狠话,张三的反应却很平淡。

  其人只是扭过头平静地看着前者,并没有接这个话茬。

  教主道君皇帝即使跑到了临安城还是赵官家,顶多住的宫殿小一点,却丝毫不影响天子琴棋书画踢球唱曲的艺术追求。

  东京城还是那个东京城,但经历大逃荒之后,开封府所有社会阶层的利益都受到了极大影响,社会财富急剧缩水的结果就是民怨沸腾。

  城中怨天怨地怨朝廷的人多了去,以东京人的爆脾气,只要心中有怨气,哪怕官差就在跟前也照样敢骂。

  但这些出口“窝囊朝廷”闭口“造反”的人未必真敢提着脑袋造反——奢靡懒散的生活方式早就消磨了东京百姓的斗志。

  官府如今焦头烂额,对这些事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根本管不过来。

  院内又都是心腹兄弟,倒是不用担心这句话会惹来什么祸患。

  而且,李四说这话也不是要真造反,至少不会是现在就造反。

  二十多年的老兄弟了,张三很清楚其人心中究竟在想什么。

  自同舟社崛起于京东路之后,赵宋军队屡战屡败,国运一年不如一年,因赵宋兴盛而兴盛的东京城也因这个王朝的衰败而衰败。

  大厦将倾,昧着良心发国难财者有之,因朝廷不断加大租税而破产毁业者也不少,更多的人家则是在这混乱的世道中苦苦挣扎。

  由泼皮起家,短短数年就挣下了好大一份家业的张三也曾挣扎过。

  当年李子义为祸京东路,东南漕运一度中断,导致东京城中物价飞涨,百业难以维持,纷纷裁员压薪以应对危机。

  其人却是逆潮流而动,宁愿赔钱也要养活一帮老兄弟。

  因此仗义之举,挺过危机的张氏打炭场行迅速恢复战前规模,在东京蜂窝炭行的龙头地位彻底不可动摇。

  但这次的危机却不一样,正如雇工们所说,教主道君皇帝都丢下祖宗基业不管了,他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又如何能挽救东京必然衰败的命运?

  真有门路的达官贵人早就转移资产跑路了,抛家弃业跟着别人盲目逃荒的傻瓜们也不是一般人,至少得有盘缠,出了东京还有钱再置业或投奔亲友。

  留在城中无处可去者,要么是为达官贵人守家护产的仆从,要么是既没钱财又无亲友可投的苦哈哈。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消费力低下。

  东京如今的形势就是有钱的消费主体跑路导致百业无以为继,另一方面又因朝廷迁走转运的物资锐减而导致物价腾贵;

  两厢叠加之下,以服务业为主的东京城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萎缩下去,就连原本日进斗金的“七十二家正店”也纷纷倒闭,更勿论一般的商贾和百姓了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