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十三章 北望王师又一年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现在,大部分人是能少花钱就少花钱,能不花钱就花钱,以此苦熬到形势再次变化——开封“和平解放”。

  熬过了,就能在更加稳定繁荣的新王朝里继续发家。

  只是,秋去冬来,同宋两国形势越发紧张,同军却始终没有南下接管开封,大批家底浅薄的商贾没有熬过这段时间而纷纷破产。

  当然,这场因迁都导致的破产风暴完全可以预见,预料到这一结局的人还不少。

  去年底,朝廷确定要迁都临安时,李四便劝过张三,趁着局势还没有彻底变坏赶紧抽手再谋出路。

  其人并没有把话挑明,“再谋出路”既可以理解为转移资产到其他城市发展,也可以理解为利用东京混乱的局势和人面熟的优势暗中行事,以响应准备南下的同军。

  张三眼光远超李四,自然也看到了东京必然要衰败的命运。

  但其人既没有转移资产重新开局的打算,也没有发动手下兄弟搞事,而是谨慎地选择了观望,付出的代价就是数次裁员。

  李四嘴里明着骂朝廷,实际却是暗怪张三优柔寡断,导致局面被动至此。

  张三收回思绪,开口便提及了一段尘封的绝密往事。

  “十年前,正乾皇帝平定泸州夷人之乱后回京献俘,回登州前,曾私下召见过我。”

  闻听此言,李四却不是太吃惊。

  众兄弟当初之所以能发家,就是早年搭上了正乾皇帝这根线,先是卖地沟油得到了检验,接着才是双方合办打炭场。

  因为这层关系,京东路大乱后,张氏打炭场也受到了牵连。

  不过,彼时与同舟社有贸易往来的商家不止一家两家。

  张氏打炭场只是其中之一,并不是特别突出。

  而且,双方的业务往来切割得也很早。

  之后,便彻底断了明面上的联系,就算有人想找茬也拿不出真凭实据来。

  所以,在张三向官府交够“保证金”后,便再没有人纠缠此事。

  至于张氏打炭场与同舟社切割业务的原因,张三则一直讳莫如深,但李四作为其人的亲密助手,多少能猜到一些。

  张三将李四的反应尽收眼底,继续悠悠地讲道:

  “正乾皇帝问我‘若是以后天下有变,你可以愿意离开东京’?”

  尽管早有猜测,但从张三嘴中得到了十年前正乾皇帝便有了吞吐天下的雄心,并给自己这些人留了后路,李四仍是激动不已。

  “哥哥是如何回答的?”

  张三也不记得当时失魂落魄之下如何回答了正乾皇帝的这个问题,只知道自己确实割舍不下东京的一切,真没想过要离开。

  多年以后再回顾这个问题,其人仍是极度迷茫。

  但这些并不重要,李四关心的也不是张三当初的回答,而是正乾皇帝的态度。

  换句话说,就是其人自己的出路。

  二人共过患难,也同过富贵,现在又重归“落魄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