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章 老朱强大的理解能力_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标眉头紧皱:“魏吴两国难道就任由蜀钱通行,不想办法反制吗?”

  不等陈景恪回答,朱元璋先开口道:“大势,蜀钱大势已成。”

  “吴国百业凋敝无力反制,且他和蜀国是盟友,不能公开禁止蜀钱流通。”

  “魏国就算重新启用钱币,也无法将蜀钱彻底驱逐,最多蜀钱和魏钱并行。”

  陈景恪佩服的道:“陛下英明,确实如此。吴国直至灭亡都未能驱逐蜀钱。”

  “魏国在魏明帝时重新启用五铢钱,然依然无法将蜀钱驱逐出去。”

  朱标疑惑的道:“既如此,为何最后蜀国还是亡了?”

  朱元璋解释道:“国力,魏武帝留下的家业太厚了,国土和人口都是蜀国的数倍。”

  “且最肥沃的中原大地皆在魏国统治之下,而蜀国多山川少平原。”

  “蜀国增加一个人,魏国就能增加五个十个。”

  “魏国只要拖下去,最后输的就必定是蜀国。”

  “所以司马懿才会采取严防死守的策略,不让诸葛孔明出蜀。”

  “反倒是蜀国,靠着一隅之地压了魏国三十年,殊为难得。”

  “原本我只以为是诸葛孔明谋略高超,不成想竟还有如此隐秘之事。”

  说到这里,他看向陈景恪:“你能从史书中发现这一点,也非常难得,不错。”

  陈景恪对老朱也是心服口服,自己懂这些,是得益于前世各位学者的总结。

  朱元璋只是听自己泛泛说了几句,就能猜的八九不离十,这才是真正的能力。

  “谢陛下夸奖,臣愧不敢当。”

  朱元璋点点头,道:“还有吗,一并说出来吧。”

  陈景恪回道:“有,让直百钱获得百姓认可,这只是第一步。臣斗胆自夸一句,我也能做到。”

  “刘巴真正让人敬佩的是,他通过自己的计算,确定了每年发行直百钱的数量。”

  朱标疑惑的道:“何解?”

  陈景恪解释道:“钱少了会闹钱荒,导致物价贬值。”

  “钱多了也不行,会造成物价飞涨,钱就不值钱了。”

  别说朱标了,朱元璋也一头雾水。

  什么意思,钱多了还不好吗?

  没办法,陈景恪只能耐着性子,给他们讲了一下通货膨胀是怎么回事儿。

  两人这才恍然大悟。

  “铜钱是有实物的,就算发行的比较多问题也不大。”

  “可是直百钱不行,它是信用钱币,一旦超额发行很容易就会造成钱多的局面。”

  “如果蜀国不控制发行量,用不了多久直百钱就泛滥不值钱了。”

  “就好像宝钞,一贯的面额,只能购买六百文的货物。”

  这揭老底的行为,让朱元璋老脸色有些挂不住,恶狠狠的瞪了陈景恪一眼。

  不过他也没有真的生气就是。

  这确实是他的错,对钱不够了解,一拍脑门想出来的政策。

  现在陈景恪帮他指出来,还说出了解决办法,他心中只有高兴。

  陈景恪连忙嘿嘿傻笑一声,继续道:

  “发行的少,解决不了钱荒问题。发行的多,会造成钱多的后果。”

  “如何计算这個发行量,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刘巴真正高明之处,就是他懂得如何计算发行量。”

  “他应该是将这种算法,传授给了蜀汉掌管钱粮的机构。”

  “所以直到蜀汉灭亡,直百钱都没有滥发。”

  其实,在这里他故意夸大了刘巴的能力。

  刘巴只是提出了铸造直百钱,没多久就病逝了。

  蜀国计算发行量,更是子虚乌有之事,完全是陈景恪杜撰的。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蜀国确实没有滥发直百钱。

  这一点从蜀汉灭亡,直百钱的信用依然没有破产就能看得出来。

  陈景恪之所以杜撰此事,就是为了提醒朱元璋,宝钞不能滥发。

  朱元璋却不知道这些,听到这里激动的道:

  “你知道这种算法吗?”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