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9章 进退有据_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享受的待遇都是不同的。

  但不管是哪一类使节,都不再拥有任何特权。

  虽然朝廷律法上没有规定要优待番邦使节,但实际操作中确实存在类似的情况。

  番邦使节就是拥有种种特权,很多蛮夷部落也是如此。

  朱雄英将这些潜规则统统废除,将一切都摆到了台面上。

  对此武将集团自然是支持的,我们在军事上打败了对手,结果人家的使节还要受优待,凭什么?

  文官集团也同样是支持的。

  很多人以为文官对内强硬,对外软弱卑躬屈膝。

  事实上这是误解,儒家是最反对这种政策的。

  不少大儒都曾公开抨击过这种情况。

  遇到中原王朝强势,皇帝又比较务实的时期,外国使节就几乎没什么特权。

  如果皇帝比较好大喜功,那就没办法了。

  比如杨广,为了炫耀隋朝强盛,竟然要在迎接外国使节的道路两旁挂满丝绸。

  遇到中原王朝虚弱的时候,比如宋朝……那是没办法。

  即便是宋朝,也不缺乏强硬的文臣武将。

  反过来说,为何中原王朝对待外国使节的差异如此巨大呢?

  答案很简单,缺少相关的规章制度。

  无法可依的情况,一切只能按照上面的意思来。

  上面不说话,下面的官吏又怎么敢得罪使节?

  现在朱雄英改变了这种情况,直接制定了完善的律法。

  以后接待外国使节,完全照章办事就行了。

  这种情况,反而是文官集团最乐于见到的。

  这还不算完,这套法律还对赏赐、国礼交换等做出了规定。

  赏赐是给正儿八经的藩属国的,全凭皇帝喜好。

  但一般不能超过藩属国进献贡品价值的三成。

  毕竟是赏赐给小弟的,不能落了大哥的面子,多给一点也能理解。

  国礼交换是给非藩属国准备的,必须等价还礼。

  也就是说,别人送一文钱的礼,大明就对等还一文钱,不能多也不能少。

  对于这个规定,文官集团更是举双手双脚赞同。

  大明暂时还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但之前的朝代可出现过太多了,其中尤以汉武帝时期为最。

  别管是什么人,只要自称是某某势力的使节,带着一些礼物过来声称要朝觐天子。

  只要再说几句好听话,马上就能获得几十上百倍的赏赐。

  很多势力都将这种事情当做了生意,变着花样的来朝觐。

  他们心里真的敬仰天子吗?

  恐怕恰恰相反,这么好骗的大傻子,怎么就不多几个呢。

  官僚集团难道真的不知道这种情况吗?

  难道他们就真的愿意陪着皇帝当冤大头吗?

  答案是否定的。

  谁都不想当傻子,只是没人敢戳穿罢了。

  现在朱雄英自己主动将此事摆到台面上,官僚集团自然很乐于见成的。

  也因为这件事情,他再次获得了满朝文武的认可,個人威望也有了明显提高。

  这其中自然有陈景恪的功劳,准确说这套规章制度,就是在他的提议下才起草的。

  “中原王朝向来以天朝上国自居,从未想过与他国平等相交,所有国家都是藩属国。”

  “所以也就无所谓外交制度,在这一块完全就是空白。”

  “但以后大明将要面对更加广阔的世界,要接触更多的国家。”

  “我们必须学会与他国平等论交,否则就是自绝于世界列国。”

  “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外交制度,既可以保证大明的利益,又可以与他国正常相处。”

  “我们大明的官吏与外国接触时,也有了律法章程可以依靠,处理外交事务就能更加从容。”

  朱雄英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当即就决定,自己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从这里烧起。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