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0章 朱雄英的妙计_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开始朱元璋采用的军户制,兵皆从军户出,也就没必要再从普通百姓里搞预备役了。

  毕竟预备役每年训练,哪怕只有一个月,也会耽搁生产,还会增加百姓的负担。

  这也是光武帝废除预备役的初衷。

  他太了解民间疾苦了,采用了很多减轻民间负担的措施。

  后来因为陈景恪的提议,大明取消了军户制改为募兵制加军功爵制,也同样没有搞预备役。

  一开始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这个缺陷,等需要补充新兵的时候,军方发现新兵的素质非常差。

  需要更长时间训练,才能成为合格的士兵。

  平时这个问题还不算大,可真遇到紧急情况了,是很致命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预备役。

  全新的预备役制度,已经制定好了,只不过眼下还未来得及实施。

  朱雄英继续说道:“预备役士兵每年都需要训练一个月,我们就利用这一个月时间教化他们。”

  “然后等他们训练结束,再回家将这些东西告诉家里人。”

  “人都有好为人师的一面,普通百姓也一样。”

  “他们学到了新东西,回家之后必然会炫耀。”

  “如此一来,用不了多久百姓就能知道大明的好。”

  “而且这么做还可以避开学政系统,减少阻力。”

  还是那句话,学政系统是国之大事,无数人都盯着这一块的。

  贸然从这里入手,会引起强烈的反弹,这是朱雄英不愿意见到的。

  听完他的计划,陈景恪不禁击掌赞道:

  “妙啊,这一招实在是妙。”

  “既可以避开敏感的学政系统,又可以直接将信息传递给最基层的百姓。”

  “对于预备役士兵来说,这也是一次开阔视野的机会。”

  “对朝廷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为他们做思想工作的机会,能让他们明白为何而战。”

  见得到他的认可,朱雄英也彻底放下心来,然后得意的道:

  “你也觉得可行吗?哈哈……我可真是太聪明了。”

  陈景恪心下莞尔:“你能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确实很聪明。”

  “而且这一招用好了,也有助于打破士绅阶层对话语权的垄断。”

  朝廷想要将自己的声音传达到基层,只能依靠官僚士绅。

  至于他们会不会传达,传达的过程中又会如何魔改,朝廷根本就控制不了。

  即便朱元璋通过种种手段,狠狠的打击了士绅宗族势力,依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

  如果朱雄英这一招用好了,朝廷就又多了一种向民间传达信息的途径。

  古代预备役,基本是每户出一名壮丁参加。

  只要朝廷在集训的时候,将想要传递的信息告诉他,就相当于是告诉了他的家庭。

  而且文武分离,这条渠道也不用担心被文官堵塞。

  朱雄英也立即就明白了其中的深意,兴奋的道:

  “是啊,朝廷也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