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3章 救命恩人_当炮灰原配沉迷搞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李絮手下动作微顿,若有所思转头,环顾厨房一圈,心里细细盘算起来。

  “倒也可以,不过瓦罐汤不行,现在是四方楼招牌了。”

  “当然不是瓦罐汤,就是普通的那种。你不是说那瓦缸订制一个好几两银子吗,太贵了,咱可买不起,更别提还有那么多小瓦罐~”

  虽然手里资产比过去翻了一番,但王氏的抠门性格还是难改,下意识就爱抠成本。除非是李絮强烈建议、且明确指出这项支出能快速带来回报,她才会松口。

  很快,中午打烊时间到了,李絮这个已经吃饱的劳动力主动帮忙把其他人的饭菜做了,陪着他们坐下聊天,顺便有一搭没一搭地跟王氏商量起弄什么汤、炉灶如何分配时间等细节问题。

  短短时间内,李絮已经有了初步构思。

  她决定搞个每日养生例汤,原则上汤谱跟着季节气候变化走,如春天祛湿、夏天降火、秋天润燥、冬天滋补,实际操作层面就根据能买到的合适食材来做。这样一来,每天只需要炖一大锅,顾客没有选择余地,食店这边自由度就比较高了。

  顾客可以配着干饼喝汤,也能把饼掰成小块扔进去泡着吃,还可以要求用养生例汤下粉面,只比同样搭配的粉面贵一文钱。

  现在食店用来下汤粉汤面的汤底是标配猪骨汤,几根骨头熬一大锅,味道比较淡,肯定比不得特地选配食材后熬成的养生汤。后者只贵一文钱,这么微小的价格差对愿意来食店吃饭的客人来说其实不算什么。

  炉灶倒也不必新添,反正晚上有段时间有灶空着,利用这段时间把第二天的汤熬好就行。就是得多花点时间,熬汤的陶罐也得多买一口才够用。

  王氏李絮二人一拍即合,午饭后立马分工合作,一个去挑新汤罐,另一个则将先前那份汤谱重新整理了个适合艰苦朴素小食店的版本出来。

  四方楼毕竟对标福喜楼,定位是中高端酒楼,用到的贵价食材不少,并不适用自家。李絮细细挑选一番,又按照季节、功效分了好些大小类,再誊抄成新的小册子。

  汤罐拉回来,刚好食店里有不少淮山,都是去年魏家地里收的,一直扔地窖里。王氏怕放坏了,前两天陪温氏回村去卖地时顺便开了地窖,拉了一批回来。

  李絮在厨房里搜罗一圈食材,决定亲自动手煲个淮山薏仁猪骨汤,用来试水。

  不多时,汤色渐渐由清变白,香气四溢。

  李絮坐在桌前对着小本本涂涂写写,王氏也没回去隔壁街宅子休息,陪着帮她出谋划策想汤谱,顺便等厨房里的汤熬好。

  这时,空荡荡的大门突然来了个人,有点眼熟。

  李絮顺着王氏视线看过去,只觉陌生:“舅母,那人你认识?”

  王氏也看了好几眼才想起来人身份,顿时了然。

  是方姝的娘。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