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张家喜事_古代小户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郎也顾不上她,假意关心两句,又转头跟大家重复怎么接旨,这也是个技术活来着。

  刚刚小关公公在门口说来送圣旨,差点被孙婆子拿大棍子赶出去,看着后头抬着东西的小太监她还不信,直骂:“这遭瘟的,倒骗到你娘身上了。”

  李三郎在后头吓得差点魂飞魄散,忙走出来再三劝说,孙婆子这才相信是真的,瞬间脸色就白了,想着自个儿骂了皇帝的家仆,此时还躲在房里不吱声,怕被拖出来卡擦没了命。

  张知鱼跟夏姐儿也钻进去一起学习。

  两人听李三郎说了一肚皮的话,这才知道接旨也有这般多的规矩。

  首先得大太监拿着圣旨,在有幸窥得圣迹的人家宣旨,进门口先说一声:圣旨到,谁谁接旨。然后,接旨人再率领家人一起站好。等太监读完圣旨,听到钦此两个字儿,就能一起高呼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了。

  大周朝的官儿见了皇帝不用跪,大家都是站着上朝,奴性是一点儿也没有,谁率先弯腰还会被仕林耻笑,接旨也是不用跪的,神态恭敬些,摆上香案衣着整齐也就行了。

  百姓就更犯不上了,除非犯了事上堂受审。儒家说“礼不下庶人”,百姓没有受过教化,又要追究他们的失礼之处,只能说失礼的是皇帝本人,所以张家人也是不用跪的。

  张知鱼拉起爹道:“咱们站直了听就是。”

  张大郎一愣:“茶馆里都说要跪。”

  “算命的还说能请神上身呢,爹怎么不信?”张知鱼看爹,说书人的嘴信了还不得诓死。

  那头小关公公诧异地看鱼姐儿一眼,他也是宫里的人尖子,不消人说就认出谁是接旨的正主,便笑:“姐儿医术好,难得还懂这个。”

  “我大姐念书多。”夏姐儿没觉得不对,挺胸骄傲道。

  张知鱼却赞一声,古装剧诚不欺我也,她过来才说了一句话,别人就知道你是谁了。

  就算先头家里说过吧,这么快能记住谁是谁也挺不容易的。

  小关公公不知鱼姐儿心头正嘀咕他,正打量窄小的张家院子——简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便由衷地对张家人道:“你们家可是真疼女儿。”

  也不是什么顶有钱的人家,还舍得让女儿念书,虽然这个女儿如今有了出息,但当时谁能预料到以后呢?那只有疼爱二字可以解释了。他小时候也是穷苦人家出身,不然也不能做了公公,所以很知道念书对普通人家是多大的负担。

  “我们家的女儿如今都在念书。”张知鱼立刻找话捧爹娘和阿公阿婆,道:“我们家对孩子都一视同仁,不单单疼我一个人。”

  夏姐儿几个叫阮氏先生,一年四季她们都亲自给阮氏端茶送水,打扫院落,节上还会送礼,早就正经将阮氏看作教书的女先生对待,所以这话说起来,张家人点都不心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