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五章 服务和归家_刺激199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住,互联网时代的商业规则是赢家通吃,而对开源操作系统而言,赢的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快形成规模,聚拢最多的程序员和厂商,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所以如果我们想有所作为的话,必须尽快拥有自己的web服务器软件以及数据库软件,这样才有和linux抗衡的资本。”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何力行说道:“这个apache既然是开源的,我们可以移植到bsd上。”

  “这个不用我们亲自动手,很快就会有人移植的,到时候直接用就行了,所以关键不在apache,而在数据库软件。”杜秋像刚才问秦牧一样,指了指小吴,问道:“给你半年的时间去做这个数据库,要多少人?”

  “杜总如果参与开发的话,我只要3个人,如果不参与的话,我至少要10个人,而且不要没有经验的应届生。”

  “我会全程参与的,给你8个招人名额,只招应届生,为未来储备人才,薪酬标准和秦牧那边一样。”

  经过之前两个月的电子邮件沟通,小吴很清楚杜秋在数据库方面比自己更厉害,闻言大为兴奋,端起咖啡杯,隔着显示器做了个敬酒的动作,说道:“杜总,祝我们合作愉快。”

  杜秋回应了她一个致意的手势,然后用水笔在bsd三个字母上画了个圈,分配了最后一件事:“何工,整合和freebsd的工作就交给你了。”

  当初招募的时候,陈大猷问杜秋他这几个朋友什么水平,杜秋说他们有一流的天赋,却没有一流的机遇,所以都蹉跎了,这话并非虚言,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it行业几乎一穷二白,从教育到商业,从体制到文化,统统没有成型,秦牧等人即不缺天赋,也不缺勤奋,如果养在大海里,会变成鲸鱼,但呆在小池塘里,最终只能当条鲫鱼。

  不过这个评价对何力行不太合适,因为他在美国读完硕士之后,又在那边工作了两年,1994年才因为家庭原因回国的,技术和视野都不差,是5个人中水平最高的一个,他点了点头,说道:“我认识两个曾经参与过freebsd开发的朋友,可以招过来。”

  “可以。”

  “他们俩一个是美国人,一个是在加拿大读书的留学生。”何力行有些局促的抓了抓头发,说道:“美国人工资要求可能比较高,留学生要等到8月才能回国。”

  杜秋不愿意破坏公司的薪酬结构,说道:“你先联系一下问问,那个美国的朋友如果愿意来中国,就给他和你一样的工资,如果不愿意来就算了,留学生也一样,8月回来并不是问题,我们这个项目要做很久。”

  “我等会发邮件问问。”

  杜秋把所有人的工作都划分好了之后,把水笔递给姜丹枫,说道:“我给大家一个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