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一零章 灵光一闪_刺激199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去,看他们还坐不坐得住。”

  刘运来为了抑制烟瘾,塞了好几颗口香糖在嘴里,咬的咯吱响,闻言有些疑惑,笑着问道:“现在博士要求这么低?给点木耳鱼干之类的东西就愿意来打工?”

  “刘总,你有阵子没上公司论坛了吧?”何力行接过他递过来的口香糖盒子,解释道:“这是杜总发明的网络词,在网上发表全是废话,没有意义的帖子,叫做灌水,发表精炼实用、没有废话的帖子,叫做干货。”

  “有点意思,挺形象的。”刘运来哈哈一笑,说道:“互联网发展的可真快,几天没上就落伍了,等这次大会忙完了,我好好在论坛里逛逛。”

  何力行是实用主义者,对泡论坛兴趣不大,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好逛的,就是个网友打发时间的地方,除了交流技术和闲聊扯淡之外没有别的用处,我一般三四天才上一次。”

  谁说论坛只有这两个功能?

  论坛可是什么都能干……

  杜秋灵光一闪,终于想明白了为什么会忽然关注手表了,因为这玩意是1995年搞电子商务最完美的试验品!

  如果从历史经验来看的话,在90年代做电子商务最合适的产品是书籍,因为书籍是标准化生产的产品,商家可以保证质量统一,顾客也没有个性化需求,基本不需要售后服务,而且不容易损坏,对物流要求不高,所以第一波电商浪潮里,大多数都是从书籍入手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亚马逊和当当。

  然而书籍生意讲究薄利多销,用户数量很重要,但是1995年国内互联网才刚刚起步,网民太少,像骁龙官方论坛已经是国内最火的网络社区了,注册用户总数还不到1000人,根本没有卖书的基础条件。

  但是手表就不一样了,这玩意属于高利润的奢侈品,卖一个赚一个,而且同样是标准化生产的,质量有保证,顾客虽然有个性化需求,但可选择的余地比较少,各大城市的商场都有专业维修点,售后服务压力很小,唯一的缺点是对物流要求比较高,但问题不大,因为1995年的网友大都聚集在京城、浦江以及鹏城这些发达城市,而且根本没见过顺丰速运的优质服务,只享受过中国邮政的垃圾服务,很好糊弄,只需要配送到具体城市,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取就行了。

  更关键的是,在手机没普及之前,手表是刚需,任何一个上班族都必备的个人物品,在1995年有电脑、能上网的网民,工作单位和经济条件肯定不错,正好有买名牌手表的能力和欲望,而且这些人的社会影响力也比较大,可以形成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人对互联网产生兴趣。

  “刘哥,我昨天在开幕式上说了几个利用互联网赚钱的法子,当时举了飞机票和火车票作为例子,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