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九章 新的构想_刺激199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刃剑,有利有弊,只要不牵扯政治,正常的商业合作还是可以搞搞的。

  根据刘运来提供的情报,蒋公子在美国读的是半导体物理,1991年拿到了电机工程博士学位,曾经去惠普工作过两年,1993年回国之后在中科院浦江分院担任要职,是公子党中最懂IT行业的技术男。

  在杜秋的记忆中,总共只知道蒋公子干过这么三件事:第一,他曾担任中科院的副院长,第二,他参与创办了中国网通,第三,他投资创办了宏力半导体。

  在穿越之前,这三件事只是网络上的小道八卦,毫无意义,而在穿越之后,这三件事却成了极具价值的超前信息。

  中科院是中国最顶级的科研机构,实力雄厚,人才济济,在90年代学术体制还很僵化的年代里,和未来的高层领导搞好关系,互相合作,会极大的增强骁龙的研发能力。

  只有网络硬件条件上去了,互联网产业才能发展壮大,而中国网通就是搞网络设施建设的。

  网通有两个阶段,最初叫做小网通,成立于1999年,目标是打造一张贯通全国的高速光纤骨干网,然后租给电信、联通以及其他ISP服务商,做“运营商的运营商”,想法很好,可惜生不逢时,刚创立没多久互联网泡沫破灭了,巨额投资收不回成本,又无法上市融资,于是陷入困境,濒临破产。

  好在网通背景深厚,2002年中国电信改制,被拆分为南北两家公司,网通以蛇吞象,和北方10省电信以及吉通合并,成立了大网通,可惜消化不良,运营不善,不仅亏损严重,还搞的网民怨声载道,2008年奥运会之后没多久就被并入了联通,从此消失。

  身为穿越党,杜秋深知在90年代中后期搞光纤网络是一门拿钱当废纸烧的亏本生意,一是因为光纤技术还不成熟,但整个产业却处在狂热状态,性价比非常差,二是因为此时网民太少,利用率很低,根本收不回成本,那些在互联网泡沫时代疯狂建光纤网络的运营商,在2001年之后破产的破产,重组的重组,惨不忍睹。

  杜秋当初在京城和张树新等人吃饭的时候,曾说要借联通的皮,以“中中外”的形式搞一个互联网接入服务公司,目的是想在云城搞个小型示范网,当作国内互联网基础建设的模版,反正2000年联通上市融资的时候,为了厘清股权结构,会花大价钱收购“中中外”模式的子公司,到时候转手卖掉,稳赚不赔。

  现在机缘巧合,遇到了背景深厚的蒋公子,何不忽悠他提前几年去搞网通?如果网通提前几年成立,很有可能抓住互联网泡沫的尾巴,在2000年左右去香港或者美国上市,坑外国股民的钱。

  就算没能上市也不要紧,电信属于垄断行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