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三章 未雨绸缪_刺激199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消失的公司名字仍旧被人津津乐道,为之唏嘘。

  瀛海威的创始人名叫张树新,和刘运来的夫人孙少洁以前是同事,都曾在中科院主管的《中国科学报》报社当过记者,后来一个去了《科技日报》做编辑,一个辞职下海做了生意,不过两人关系不错,仍旧保持了联系,所以一请就到。

  张树新大约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有名气的女强人了,性格很豪爽,也很干脆,她最先抵达包厢,相互认识了一下之后就开门见山的说道:“杜先生,少洁给我看了你写的那些有关互联网的文章,写的非常好,给了我很多启发,只不过理论有点太超前了,现在国内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网民太少了,你提的那些电子商务、门户网站等等暂时都没法开展,有没有比较适合现在国内环境的业务做?”

  “我是做软件的,对互联网增值业务了解的不多,那些文章与其说是科普文,不如说是科幻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1995年国内根本没有搞互联网增值业务的土壤,别说穿越党了,就是神仙来了都搞不出花来,因此杜秋只能推脱道:“美国互联网行业比国内要发达,你可以去考察考察,选择一些商业模式比较成熟的业务做。”

  “去年我和我爱人一起去美国考察过,我们打算学aol,做互联网拨号接入服务,你觉得怎么样?”

  “拨号业务当然可以做,不过我觉得aol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可能行不通,很难做大做强。”杜秋以闲谈的姿态警告道:“美国的电信行业是对社会开放的,aol可以组建自己的网络,中国的电信行业是垄断的,民营企业不能拥有自己的网络,只能从电信部门租线路,而电信自己也在做拨号上网业务,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很难和他们竞争。”

  正在低头喝茶的张树新闻言深有同感,放下茶杯叹息道:“电信局收费太黑了,一条电话中继线每个月租金要六七千,就算24小时都有人拨号上网,每个用户每小时得收十几块钱才勉强保证不亏本,十几块钱相当于一家三口一天的伙食费了,谁舍得花这么多钱去上网?所以要我说啊,电信局那帮人都是吸血鬼,中国信息产业的********!”

  孙少洁对互联网服务不太了解,笑着说道:“张姐,你可以专门去做公司用户嘛,对公司来说,一小时十几块钱不算什么。”

  “企业用户对带宽要求比较高,一般会租ddn专线,那种比电话拨号上网更贵,电信局既不按时间收费,也不按带宽收费,而是按流量收费,用的越多收费越贵,一个月下来说不定几十万都没了。”张树新直摇头,问杜秋道:“杜先生,你们骁龙每个月上网费是多少?”

  “我们现在用的是科研网的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