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杜秋的气球_刺激199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且每年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只要能吃下万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每年就有数千万美元的营收,再加上公司自己研发的产品,所以3年之后如果上市的话,估值10亿美元,还是有可能达到的。”

  钟高山觉得这确实是个很好的商机,但一年几千万美元的营收有点太乐观了,说道:“软件是高科技产业,不能像啤酒那样搞标准化生产,代工哪有那么容易。”

  “美国有一家非常著名的高科技企业,叫sun,他们在星期二的时候,也就是5月23日,发布了一种新的编程语言,叫做java,这门语言是专门为大规模软件开发准备的,易学易用、稳定健壮、安全性也比较高,有了它之后,开发软件就像盖大楼一样,照着设计蓝图,按部就班的把代码写出来就行了。”

  java在1995年刚发布的时候还不成熟,但在sun、ibm等巨头的支持下,很快就会成为一种工业化的编程语言,把程序员变成了码农,大大降低了软件开发的门槛,钟高山听他这么一说,为之哑然,有些难以置信。

  周元端起酒杯活跃气氛,一边劝酒一边说道:“难怪杜总没有卖公司的打算,却坚持让微软派人来中国面谈,这就是个免费的活广告啊,等媒体报道了之后,骁龙在国内和国外的名气一下子就上去了,有了名气,生意肯定滚滚而来。”

  钟高山一想也是,心里对杜秋的评价又高了一大截,上次考察的时候,以为他是个纯粹的技术型人才,现在却发现他眼光独到,步步为营,在商业上的能力丝毫不比技术方面差,而且性格坚毅,不为外界诱惑干扰,格局很大,深谋远虑,如果能走得稳,行得正的话,未来不可限量。

  “小杜,这个软件园,你准备怎么搞?”

  “其实软件代工并非现在才有的东西,没有互联网也一样可以,只不过效率低一点就是了。”杜秋又开了一瓶啤酒,递给钟高山,说道:“印度有个城市,叫做班加罗尔,早在80年代就开始帮西方发达国家代工软件了,1994年出口额大约有10亿美元,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产业模式,周元,你在美国和不少印度人交流过,跟钟书记介绍一下。”

  “钟书记,班加罗尔是这样运作的……”

  软件代工是杜秋谋划很久的计划,这个行业听起来很低端,但很适合90年代中期的国情,因为此时中国的软件行业还发展起来,1994年总产值才49亿人民币,别说全世界了,在亚洲都排不上号,比如人口只有中国25分之一的韩国,1994年软件产值都超过50亿美元。

  互联网行业至少要到1998年之后才会进入爆发期,在这中间的空窗期里,杜秋准备以骁龙为样板,搞一个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