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034 指标_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区狐假虎威,何况还有一个疼她的傅爷爷。

  做一条咸鱼,熬过这几年等恢复高考,甚至不需要等那么久,回头找机会去做工农兵大学生。

  但那些都不是长缨所追求的。

  看着眼前这位公社一把手,长缨有些俏皮的敬了个礼,“保证完成任务。”

  ……

  洪山公社知青不少,整个公社统计在册的知青就有一百零六人,大湾村占了12人,占比挺多的那种。

  大湾村的这些知青长缨不能再熟悉,但其他村的她还真没打过什么交道。

  看完整无错章节,请到小說館正好趁这段时间没那么忙,长缨打算去其他村熟悉下情况,顺带着也看到底哪个村子适合养猪,哪个村子适合放羊。

  这也得因地制宜的发展。

  七月份日头足,长缨骑着自行车四处跑,这一圈刚开始跑了两天,洪山公社的知青倒是先后找了来,原因无他——

  想离开这里。

  而现在,就有一个绝佳的机会。

  几年前高考取消,大学停止招生。

  现在不一样了,大学又开始招学生了。

  首都的俩大学要重新招生——

  政治素养过关、身体健康,二十岁左右,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以及在本单位表现特别突出的同志,这些都是生源所在。

  知青们也被囊括其中,他们现在可不就是贫下中农吗?

  不过想要去上大学也不容易,得有单位推荐,通过政治审核才行。

  对于插队的知青们而言,所谓的单位推荐,其实就是村(公社)这边的推荐。

  而刚好,前两天公社牛书记一句话,让长缨管这些知青。

  想要拿到公社的推荐信,首先得过长缨这一关。

  听到广播们的知青不等傅长缨上门做工作,纷纷赶赴到大湾村,这倒是让长缨有点懵。

  “这是做什么?”

  艾红梅一脸惊奇,“你不知道吗?今年大学要招生了。”

  长缨这两天早出晚归,压根没空听广播,回到家后沾了床倒下就能睡着,还真不知道这事。

  “长缨,我觉得你能走。”艾红梅说这话时十分的实诚。

  政治素养绝对没得说,文化水平也有,关键是下乡以来傅长缨是表现最突出的那个,她不去读大学,谁去?

  只不过整个沂县能有多少名额谁都不知道,估摸着也没几个。

  傅长缨一旦拿了这个名额,估计洪山公社其他知青就没指望了。

  看了眼艾红梅,长缨笑了起来,“我不走。”

  大学生的身份对她来说暂时没什么用处,现在去读书意味着要离开这里两三年,她好不容易展开的工作,谁来主持继续做下去?

  长缨不走,也走不了。

  “这件事我还没仔细看,有报纸吗?我研究下。”

  艾红梅当即把报纸递过来,“你真不走吗?要扎根这里呀。”

  这可是个大事,大湾村的几个知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