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四章_穿成农家老太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留给李家与南江书院的,除了一些价值有限的赏赐,就是给齐巡抚分别为两者提的字。

  有玄隐先生这个最好的招牌在,对方的字在南江书院不说是一文不名,反正意义不大,唯有他为李家提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八个字,对身为普通平民百姓的李家而言,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玄隐先生带着一批想要参观南江书院的与会者离开后,陈凤琪身为东道主,显然不好意思也跟着离开。

  剩下的红薯除原定要分给书院师生的那部分,还要给与会的百十人,每人准备个二三十斤,装在陈凤琪提前采购好的蓝子里,作为劳动他们跑这一趟,还要为这最终收成签字画押作证的伴手礼。

  这样下来,她辛苦种了几十亩红薯,自家最后只能落个两三千斤左右做种,吃是不敢再吃了,只能好好存放起来。

  这一天下来,除了要准备这一两百位来宾的宴席,还要为那千余名差役及兵丁,以及过来帮忙的学生准备饭食,将陈凤琪忙得头大。

  好在她也算是早有准备,不仅有书院后勤帮忙供应足够的桌椅、碗筷及人手,还有庄上的人来回帮忙搬运东西,这才成功将这场盛会给应付下来。

  刚回到家,高显就面带歉意的迎上来。

  “太太辛苦了!”

  陈凤琪无所谓的摆摆手道。

  “我就是跟着去凑个热闹,称不上辛苦,真正辛苦的是到现在还无法脱身的玄隐先生,唉,这就是做名人的不易,那些人看到玄隐先生,个个都激动到不行,他这两天恐怕要不得清静了。”

  那些有些名望的乡绅也就罢了,他们有自知之明,不好意思往玄隐先生面前凑,被陈凤琪给陆续送走,离开时,都拎着用来当伴手礼的一蓝红薯,可是那些去书院参观的文人,可就逮着机会不放了。

  虽然二三十斤红薯看着并不多,但是根据这南江书院的种植经验,只要能让苗长得茂盛些,再尽量多采几茬苗,种个一两亩地,还是不成问题的,来年就收获有两三千斤的种薯,肯定能给家里创收。

  在红薯刚现世的当下,现有的红薯共计不多,想要弄到这二三十斤种薯,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所以那些都会算这个帐的乡绅,个个离开时都很高兴。

  高显也知道,以玄隐先生的影响力,肯定少不了要面对这些应酬。

  “太太与东楚兄助我良多,大恩不言谢,谦益定当牢记在心。”

  “大家都是朋友,有需要的时候帮忙搭把手,乃是应有之义,就不要记什么恩不恩的了。”

  这是陈凤琪的真心话,从学识与年龄上讲,对方都能算得上是她的长辈,家里能发展成现在这样,高显居功至伟,她心里一直都记着。

  虽然这样做,不仅让自己辛苦一场,还不可避免的掺合到某些本来离她很遥远的事件中,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