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二章 野猪林(中)_横亘古今中外第一奇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观城县,地处山东、山西、河南三省交界之处。

  古时,天下分九州,观城县地区隶属兖州地带。到夏代,夏启笛三子武观封于斟观,并更名为“斟观”。商代称观国,周代称观津。春秋时期,观属卫国。战国时期,观邑先后为赵国、魏国属地。秦代,观邑属东郡。

  到大楚定鼎中原,实行郡县制,观地始建县,称观城县,至今已有五千余年历史。

  观城县是个好地方,有“观城八景”流传:月河春澜、金堤夕照、龙潭涌浪、马颊分流、窦氏青冢、灵公鹤池、东郊牧笛、西寺晚钟、城无北门。

  观城县东十里,便是那野猪林,八景中的“东郊牧笛”,便是发生在野猪林这一片。

  不过这东郊牧笛的景象,也只是存在于“流传”中罢了,已然有近千年没有出现这种景象了。

  当地人口口相传,古时的观城一带虽然没有悬崖峭壁的石山,却遍布土岗起伏的丘陵,各类树木生长得特别旺盛,林中常见野猪出没,人们便将此林称为“野猪林”。后来有猎户为狩猎方便,在林中造屋居住,繁衍成村,人们遂习称其为“野猪林村”,林名从此变为村名,并被记入县志。

  直至约千年前,野猪林一带仍然人烟稀少,十分荒凉,林间草地有落叶,常有牧童放牛,“东郊牧笛”也是古观城八景之一。

  再后来,不知道发生了啥,野猪林那些本来对人没什么危害的野猪逐渐越来越狂暴,而且数量急剧增加,并经常会出现一些野猪伤人的现象,这地儿也就渐渐没人来了。

  但野猪林却是有相当的规模,远远望去,一片林莽,密不透风,边际难寻。

  当我行至此处,想起那些关于野猪林的故事,不由得想吟诗一首:

  “枯蔓层层如雨脚,

  乔枝郁郁似云头。

  不知天日何年照,

  惟有冤魂不断愁。”

  唉,万没想到,我孙文正竟沦落到抓野猪来求活命了。

  不过不打紧,抓了野猪王,回去任务一交,我也就算有钱了,虽然不多,起码有点本钱。

  老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风水轮流转,谁还能一直走背字呢?

  已然都这样了,还不如踏踏实实找找野猪王,抓了交差完事儿。

  可野猪好抓,野猪王却不好找。据说这林子里有好几千野猪,虽然说野猪王可能体型会比普通野猪大一些,可那又能大出多少?长得都一个模样,谁知道哪个是野猪王?总不能找个野猪王发号施令指挥野猪的时候去找吧……

  毕竟野猪王多少也有点智慧,真到它指挥的时候找着他,几千个野猪一块冲过来,那我就完了。

  莫说是攻击力极强的野猪来冲我,就算是绑好了几千只野猪扔那让我杀,这皮糙肉厚的我杀一天也杀不完啊!

  可没有办法,再难也得迎难而上。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