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3、第六章_畅游六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身子的孩子呢,都是粗粮也不成。

  精米,储物空间里不少,偷偷加在里头吃。

  厨上的活儿,自己揽了吧。

  都是大半的孩子,营养得跟上。

  吴招儿与母亲赵氏逛了大半天,没有找到什么绣坊,也是啊,这个地方,都是军户和农户的,谁会用那种绣花的东西?

  大家顶多是成亲时,去县城里买,绸缎在这边基本没有人穿,要穿的也是那种当官的、军官的家眷们,她们的生活相对而言,要富裕些,还有她们为了体面,也得穿得出挑些。

  “这里没有收针线的店铺吗?”吴招儿还是不死心的开口问米店的老板娘。

  西北这边民风要开放许多,对女子没有不可抛头露面的说法,集市上姑娘妇人都可以出来,人家可不是要带着帷帽之类的,都是大大方方的。

  穷得吃不饱,哪有那样讲究。

  “没有,不过有货郎过来,会收的。你们从京里来的,这针线活儿肯定不差。”这位又黑又胖的老板娘笑成一朵花似的,可真能做生意。

  听了这话,吴招儿笑了笑。

  得找个能说出口的营生,让别人知道自家有进项。

  之前买米买肉,也不会觉得突兀。

  可恨,流放之人不可经商,不对,好像是军户不可经商。

  不过,军官他们只要有个说得过去的说法就成,比如说是妻子的嫁妆,女子经营自己的嫁妆,就是合情合理的。

  经营得当,年年月月有盈余。

  也是说得过去的事。

  “不知道那货郎什么时候到,多做些针线,也能换几个钱。”赵氏接过话头,与老板娘拉起家常。她也明白了,不能让别人觉得自己家没有进项,总不能想吃精米白面,也让人觉得怪异。

  再则,就家里那几间土屋,有人想偷还不简单啊,不能让别人惦记上自家。

  今晚那些家当还得分地方收着,不能露一点出来。

  等下买几个小坛子,放入小坛子,埋入土里。

  如果没了那些细软,那一家子吃西北风去啊。

  这就是西北,唉!不知能不能回京?

  这两个月来,脸与手都粗了不少。

  离开米铺,母女俩人转身进入布店。

  不行,这些老板娘都知道她们的底细,她们前脚买了东西,后脚大伙儿都知道。

  不成,本想过两天,孩子爹去百户那边报到,也要准备点东西送上峰,可如今看来不能这样干了。

  低调。

  不急。

  到时,与百户家太太搭上了,就来买些东西,可以让大家以为是百户太太赏下来的。东西也有个出处,别人也有些忌惮。

  进了前头的包子铺,俩人买了十个馒头、十个肉包放入背篓里,店家用一个小竹筐装了,特好看,也不收小竹筐的铜钱,说下回记着送回来就行。

  吴招儿笑着,满口答应。

  俩人又进了豆腐铺,买了一大块豆腐,可惜的很,豆腐西施一点不‘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