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九十八章 我真不是卧底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社下就一家晚报,按照副总编赵统的布置,统一的舆论口径,再一次的强化了京师大部分人的观点:张大帅和刘兵部为兵权斗起来了。

  而在这件事上,稍微有点常识或者不用由屁股底下的位置决定脑袋的人都站在张昭这边。

  这是张昭历次大胜打出来声威。

  而一代名臣刘大夏恰恰有个缺点,这位仁兄不会打仗。仅仅算是接触过军事。属于票友级别的。

  要是换做秦纮、王轼这样领兵取得过大胜的文臣,绝非是这样被吊打的局面。

  兵部武选司郎中伍庸在晚间时悄然的来到兵部尚书刘大夏府中,神情沮丧。

  他今天一天极其的坐蜡。

  因为,他建议刘兵部“引导”舆论,让兵部以“哀兵”的姿态指责枢密院夺权,很顺利的把由汪县令点起的舆论继续引爆。但完全给张昭做了嫁衣啊!

  张昭今天骂刘兵部的文章一出,时间点精准,这搞的像他是“卧底”一样。把刘兵部往坑里带。

  “跟着我来吧。”

  老仆带着伍郎中一路到刘大夏见客的小花厅中。

  名震天下的刘东山正在剥豆子吃,一壶清冽的二锅头。油灯如豆。他的日子过的比较清贫。

  伍庸还未开口,刘大夏目光炯炯有神的看着他,笃定的道:“不必说,我知道你不是。”

  伍庸当即眼睛就有点红,郑重的躬身行礼,微微哽咽的道:“谢老大人的信任。下官…下官…”

  刘大夏倒杯酒,直言不讳的道:“老夫心里烦躁,伍大人陪我喝一杯。”

  任谁把坑都挖好了,就等着“大敌”往里跳,结果却发现竹篮打水一场空,心里都不会好受。

  刘大夏世事洞明,环海沉浮,即将至“随心所欲不逾规”的年纪,但一样受不了。

  伍庸感激的上前,举杯向刘大夏示意,仰头一口干了。清冽的酒液入喉,然后腹部如烧。

  “好酒。”

  刘大夏笑着摇摇头,吃着水煮的青豆。

  伍庸再饮两杯,借着酒意道:“老大人,下官愿意出面检举张伯爷。”

  刘大夏叹口气,“伍大人,再检举他意义不大。天子和百官心中存疑,再过几日张昭就回京了,局势会更难。就此罢手吧!”

  伍庸坚持道:“老大人,此时非是讲君子风度之时,我辈读书人难道眼睁睁的看着扬州、金陵的士子受罚吗?老大人可知东北四布政司都在讨论是否要给士子在税收上的优待。张伯爷早有党争之意,此时断不可退缩。”

  官场上说话,很少有明着说的。

  刘大夏懂伍庸的意思,就是私下里“搞串联”,伍庸愿意去做这件事。

  以士林的“看法”而言,大部分朝廷重臣都是不赞同张昭的做派。只要有人私下里串联,指不定搞出个“百官叩门”劝谏都是有可能的。

  当此之时,毕竟是文官集团力量站着上风。

  而当今天子乃是有数的仁君,向来倚重文臣治理国家,未必就一定会支持张昭的看法。

  “唉,好吧。老夫把材料给你。”

  …

  …

  八月十四日,时间仅仅过去一天。就在张昭摆明车马和刘大夏“朝争”时,兵部武选司郎中伍庸上奏章弹劾张昭,列出三大罪,有着翔实的数据。

  当晚,伍庸在东厂、锦衣卫密探的眼皮子底下,在京城中开始搞“串联”。

  局势再起变化。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