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八十五章 陛见(下)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要知道,他可是具备其他人不具备的优势。第一,他只要在京中,和弘治皇帝的接触还是比较多的。对这位“明君”的执政风格、性情还是有点把握。

  第二,他终究是个穿越客,知道历史走势:弘治皇帝命不久矣。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皇帝最关心的是什么?

  皇位传承?

  在别的朝代可能会是如此,在大明朝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除朱老四这种牛人以外,整个明朝就没有非太子篡位的。当然,夺门之变不算。那是特殊情况。

  张昭回京之前在开平城和老林分析一堆面圣时的可能,外加李幽给的佐证。此时心里中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清楚。

  张昭躬身行礼,神情郑重的道:“陛下,非二三十年之功不可!”

  弘治皇帝看着张昭,哑然失笑,“呵呵。”他感觉张昭可能是猜到他的心思,所以给这么个非常规的答案。之前张昭给他讲、给其他人讲“平北策”时可不是这个时限。

  想也是,张昭能帅大军屡战屡胜,心思肯定灵敏,猜出他的想法有什么难的?

  “这是为何?”

  张昭一脸“惭愧”的道:“陛下,臣以前年轻气盛,未入仕途所见有限,以为只要大明占据军事优势,拿到形胜之地,平定鞑靼在旦夕之间。

  然而,臣如今接触朝政、民生,方才发现最容易的地方反而是最难的地方。后勤供给不足!

  鞑靼部带骑十万,可谓大国。想要覆灭这样的一个国家,一战成功彻底的平定漠北,臣初步估算需要火器军三至五万人,常备军十万人。其中最好有三万左右的骑兵。同时,要征调民夫二十万,骡马数十万转运马匹。

  这样的战争规模,以大明当前的国力和财富的积累速度,至少要二十年。十年改革,十年生息。

  臣用兵之能平平,在战事时求稳。之前在陛下面前妄语,还请陛下恕罪。”

  张昭这话看似很有道理,其实在扯淡。真正的火器军队要灭游牧民族需要十万大军?

  扯淡!

  只要看一看世界近代史,也就是西方横霸天下五百年,到处掠夺财富烧杀抢掠的历史,就会发现这是武器代差的降维打击,根本就是吊打。

  但是,他现在不得不夸大平定鞑靼的难度。他总不能和弘治皇帝说:最多五年,等国内的生产力上去后,各种物资储备充足,我率军出塞就能把鞑靼人给灭咯。

  弘治这个年号终于十八年,现在这个时间点已经相当于是弘治十七年。

  换言之,弘治皇帝也就一年多的寿命。相信这个时候,弘治皇帝已经感受到他的身体出现问题。没见弘治皇帝很喜欢打醮?这就是向鬼神祈福。

  他现在要是这样去刺激弘治皇帝,指不定弘治皇帝真能搞遗诏什么的。不一定要杀他,搞个“永不录用,流放琼州”还是很简单的。

  细思张昭的用兵过程,弘治皇帝得承认张昭说的有道理。张昭确实非常稳。根本就不像那个他“言辞激进”的风格。

  就算张昭猜出他的心思言辞有所夸大,打个对折也就是十年。届时他都三十岁,子嗣生息,应该会稳得住。

  弘治皇帝根本不信自己的儿子会忍得住不动兵,届时形势怕是由不得他。但只要张昭和王振有区别,土木堡之变就应该不会再发生。

  弘治皇帝心中垒块尽去,笑着道:“你现在也才二十岁而已。还是很年轻。行了,朕知道了。”说着,招招手,把门口的萧敬叫进来,“传旨,新秦伯张昭开拓疆域三千里,于国有功,晋为一等伯,食禄一千户。”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