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五十三章:听朕的没错!_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古时,黄河并不是叫黄河。笔@趣@阁wWw。biqUgE。info我国最古老的字书《说文解字》中称黄河为“河”,最古老的地理书籍《山海经》中称黄河为“河水”,《水经注》中称“上河”,《汉书・西域传》中称“中国河”,《尚书》中称“九河”,《史记》中称“大河”。到了西汉时期,由于河水中的泥沙含量日益增多,便开始有人称为“浊河”或“黄河”,但未被普遍认可。直到前朝之时,黄河的称谓,才算得到认可。

  对于陆承启这么说,李诫也是反驳不了,只得点了点头。

  陆承启见状,继续往下画,重点圈出了黄河流经黄土高原一带,才说道:“朕认为,黄河之所以夹杂大量泥沙,是因为千百年来,在朕的脚下,李卿脚下的陕西路,不断砍伐树木所造成的恶果!”

  此话一出,李诫瞠目结舌地看着陆承启,不敢置信。古人哪里懂得树木的巨大作用,在他们看来,树木不过是一种材料罢了,建筑用得到,家具用得到,造船也用得到。

  李诫不敢置信地说道:“陛下,臣不敢苟同,自古圣贤教诲,樵村渔浦,砍柴做饭古已有之,怎么会成为黄河决口的罪魁祸首?”

  陆承启沉声说道:“朕且问你,树木之根,是否能牢固泥土?”

  李诫没有这方面的认识,但仔细一想,也点了点头代表认同。树木能抓牢地表泥土,即便是古人也有认识。

  “再者,自秦代开始,修筑阿房宫,秦始皇大墓,所用木材,皆出自秦地罢?”

  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古人也懂得因地制宜利用现成的材料,难道还会专门跑去别的地方再运木材过来修筑?李诫又反驳不了,只有静待陆承启下文:“秦代之后,西汉也定都长安,前朝也定都长安,本朝也是定都长安。不论居民修筑房屋,还是修筑宫殿,皆是用秦地树木罢?”

  李诫又点了点头,这个也是事实。

  陆承启说到这,叹了一声:“朝代更迭如此频繁,战乱不断,房屋损毁。再重建之后,也是要用到秦地木材的。一棵树,朕算过,从成苗到成材,用时最少也得二十年。李卿乃建筑大家,可说说若是修建一次皇宫,需得用到多少木料?”

  李诫思索了一番,给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陛下,若是如同我朝皇宫,所用木料,不在五十万木料之下。”

  陆承启苦笑道:“是啊,五十万料,这还仅仅是皇宫。其余百姓房屋等,所用更是不计其数。秦地之林才几何,能经得起这么蹂躏?平日里打樵为柴,又是不计其数。李卿算一算,就算秦地有千万木料,这么样消耗下去,又能撑得到几时?如果朕预料不错的话,不加以保护,百年之后,秦地必成黄土荒地也!自古以来,陕西路便是炎黄子孙发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