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八十二章 前夕_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良玉心中的痛苦,委实难以用语言表现出万一。

  到这个时候,他只能对左右道:“只能再上书督师大人,叫他切实催那些丘八,把其中的关节再好生多说几次,不然的话,这一仗咱们老底都得赔光!”

  ……

  左良玉寄望于杨嗣昌,却不知道杨嗣昌已经在行动了。他带着万元吉和一群穿着五六品官袍的幕僚赞画,在自己儿子杨大洪的陪同下,带着几百亲兵,亲自赶赴前方督战。

  两天半时间才搭好浮桥,这其中的道理杨嗣昌也是十分清楚,无非就是饷械不足,将领没有战意,士气低落,将士故意拖延过河的时间。

  在这种重要的时候却是出这样的事,杨嗣昌也是心急如焚,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他当然顾不得自己督师的架子,也顾不得危险,十六人抬的大轿在道路上飞驰着,盔明甲亮的亲兵们在四周中戒备,喝骂着挡道的官兵,替他空出道路来。

  等到达河岸边时,官兵人数越来越多,放眼看去,到处都是戴着毡帽或是头顶青色折上巾的官兵人群。

  陕兵戴用毡帽,湖北和河南的兵马用折上巾,泾渭分明,一眼就看的出来。

  可以看出,步兵十分疲惫,颇有怨言,哪怕是杨嗣昌当面,仍然不停的有风言风语传来,听到人说话,亲兵们怒目以向,却是都被杨嗣昌阻止了。

  对这样的事,杨嗣昌已经习惯了,无非就是说欠饷,骂朝廷差饿兵,抱怨行军辛苦,或是干脆说没有银子下发,就不会认真做战。

  平时将领喝兵血,对士兵如同奴隶,但对这样众多将士一起抱怨,怨气已经起来的情况时,将领们就会装作没有听到,视而不见,根本就不加理会。

  因为在此时此刻,再摆将领的架子,要打要杀,很有可能激起兵变,兵变一起,杀掉总兵和巡抚的先例也不是没有,再蠢的人,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来摆什么总兵副将的架子。

  好在有杨嗣昌自告奋勇来吸引火力,督师大人一来,士兵们嘴里脏话更多,几乎全部都奔着督师大人去了。

  诸如“龟孙,驴日的”之类的话不绝于耳,杨嗣昌听若不闻,待到了河边,着人停了轿,他立刻下轿,等候诸将来见。

  好在众兵对文官的敬畏来自骨子里头,他们当兵前都是百姓,见着七品官就是天上人一样,眼前杨嗣昌穿着的是一品文官袍服,大红官袍当风飘摆,飘飘若仙,四周甲兵兵器鲜亮,几十个文官簇拥左右,看到这样的场面,大兵们好歹闭上了嘴巴,不过指望他们精勤奋勇……还是算了吧。

  在凛冽的寒风中,似乎能看到黑云翻滚,杨嗣昌看似平静,心中已经波涛万丈。

  这个天气,再拖下去就不妙了。天气恶劣,对士气原本就低沉的官兵一方是严重的打击,而义军方向背倚坚城,根据一些有限的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