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巡视_古代科举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知府不放权的话,同知还不如七品县令。

  但是,他就是说,这秦知府对他也太放心了吧,大大小小的公务都推给他,不怕他有一天把知府架空吗。

  没办法,知府和同知就是这种,不是我压倒你,就是你压倒我的“竞争”关系。

  但秦遇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他又不是只对王同知放权,他上任时,府衙里没什么人,九成以上都是秦遇重新挑选,培养,提拔。现在时间短,或许这些人还不能算秦遇心腹,但是绝对都是偏向秦遇的。

  他们官职不及王同知,但是数量上呈绝对优势,能与王同知抗衡。反过来,王同知也能制衡他们。

  秦遇只要把控着,不让这两方人搅和到一起去,就行了。

  他从公务中腾出时间,就可以抽身私下巡视,免得下面官员瞒上。

  这会儿,秦遇看着县令紧绷的神色,笑着夸道:“你做的很好,再接再厉。”

  县令一下子放松下来,心也踏踏实实落下,笑道:“大人谬赞了,这是下官该做的。”

  秦遇笑容不变:“做不好,要罚。但做的好,也要奖。这一功,本官给你记上。”

  县令心里一喜,也不再推持了,然后看到豆腐棚子的管事,吩咐道:“今日秦大人巡视,晌午的饭都加些荤腥,这钱衙门出。”

  管事喜不自禁,连连道谢。

  秦遇他们离开时,还能听到身后孩子激动的欢笑声。

  秦遇谢过了县令邀他去衙门用午饭的提议,只在马车上,吃点馒头和着温水,就算解决一顿。

  衙役们不是第一次见,但还是觉得不可思议,堂堂知府大人,居然也跟他们吃一样的,简陋的午饭。

  韩五和汪东倒是见怪不怪,当初修陵墓时,秦大人还跟民夫一样睡草棚呢。唯一好点的,可能是秦大人能享用到一个巴掌大的单间草棚吧。

  那个时候,韩五他们刚跟着秦遇,第一次见秦遇这种文人,明明是文官,却能像武将一样吃苦。

  当时他们玩笑般的说给秦遇听,没想到秦遇却道:“穷文富武。文人怎么可能吃不了苦。”

  十年寒窗难道只是一句空话吗。

  他幼时在湿冷的寒风中练字,抄书,是很苦。可天底下如他一样的书生多了去了。比年幼的秦遇学习环境更艰苦的人,也不是没有。

  只是大众会有这个印象,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当官后的文人,精致讲究的文人,吟诗作赋,风花雪月的文人。

  这部分文人,在天下众多学子中,已经是金字塔上层了。

  午饭后,他们启程去县下面的镇子和乡下。

  跟县城比,镇子差多了,到处都是破破烂烂,不过偶尔能看到有人在修补官道。

  秦遇告诫自己,不要急,慢慢来。

  他们没有提前通知里正,不过一群衙役在街上走着,里正想不知道也不行。

  晚上,秦遇一行人歇在里正给他们腾的小院,秦遇召见里正,谈了许多。

  一来是问问,案例手册有没有发放下去,下面百姓是何反应。

  二来是问问,百姓可还过的下去,邻里之间纠纷可能处理好。

  大大小小的事都有询问,里正一颗老心脏吊了半宿,谨慎回答。

  对于里正而言,知府是他上峰的上峰的上峰。对他来说,是遥远的。没想到还能亲自见一次。

  凌晨时分,见里正撑不住了,秦遇才放人回去。屋里只剩他一人,他终于忍不住打了一个哈欠。

  临睡前,他忍不住想,他这当的到底是知府呢,还是县令啊。不过让他重新选择,他还是会如此。

  在其位,谋其政。食君之禄,分君之忧。

  只有深切了解本地情况,以后才能做出更好的决策。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