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一章 声东击西取福建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五年,刘韐曾知建州,随后改知福州,去年又入闽平乱,对福建路的情况非常熟悉,且军政皆通,确实是为小赵官家执行此任务的不二人选。

  其人再次临危受命宣抚闽地,陛辞时向皇帝做了“至少守住福建一年以上”的保证,心里却是很不看好朝廷的谋划。

  同宋两国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宋人不仅在战争中逐渐掌握了一些同军的用兵规律,也在两国交往中渐渐了解到明显有别于宋制的大同国政。

  大同帝国拿下两浙路已经有好几个月的时间,以其国官府治理基层的恐怖能力,应该早就稳住了地方,差不多有余力继续扩张了。

  至少,抽出部分两浙兵马拿下建州肯定没有问题。

  这正是刘韐“至少守住福建一年以上”的底气所在,也是其人担心的地方。

  大同帝国只需要分出偏师的偏师就能拿下建州,干嘛还要从其国内增兵两浙路,影响即将开始的两国大战?

  实际上,其人在陛辞时,就已经向小赵官家阐述了以福建路拖住同军的战略存在巨大漏洞,朝廷可能会两头落不着。

  但皇帝却不置可否,坚持要刘韐宣抚福建,也没有改变交给其人的任务。

  并不是赵构死脑筋,就知道幻想同军不知变通只知道复制成功的战例战术。

  而是同强宋弱,战略主动的大同帝国可以随便选择出兵的方向和规模,被动应战的新宋政权则完全没得选,只能硬着头皮上。

  新宋朝廷除了交给宣抚福建路的刘韐一叠空白官凭文书告身外,再没有派出一兵一卒随行,后续的增援更是不用想。

  也就是说,赵构从一开始就放弃了必然不可能成为同宋主战场的福建路,以将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应对两国大战。

  福建路能不能守住,能守多久,都只能靠刘宣抚个人的努力了。

  重任在肩,刘韐到达南剑州的当天,当天便从陈桷檄手中接过福建军政大权,随即派信使入建州,向叛将张员送交自己的亲笔信。

  其人带着朝廷的招安诚意而来,给了叛军两个选择:

  其一,叛军全员调出福建路,前往江南西路江州驻守,张员可授统制之职,其余叛军头目等皆有官差。

  其二,授张员知兴化军事之职,为显示朝廷的诚意并打消叛军的顾虑,特准许其人带走三百亲兵自保,其余叛军则要打散并开出建州接受整编。

  形势危急,容不得刘宣抚与叛军慢慢黏糊,其人只给了叛将张员三天的考虑时间。

  收到刘韐的亲笔信,张员就知道朝廷动真格了。

  继续对抗,还是接受招安,抑或真的投靠大同,必须在三天内做出选择。

  其实,摆在其人面前的选择只有一个——接受招安。

  移镇江州看起来还能继续抓住军队掌控自己的命运,却是个大陷进。

  朝廷不给钱就杀官造反的叛军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