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七章 赵构绍宋有手段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宋朝廷已经有大臣建议干脆调西军南下,主动放弃陕西大部,以此诱使同夏两国相争。

  坦白地讲,此计若是能成,真引得同宋爆发持久的大战,对暂时没有反击之力的新宋政权来说,未尝不是一步妙棋。

  但宋夏两国百年拉锯,无数陕西汉子血洒疆场,早就杀红了眼。

  朝廷要是就这样放弃,西军愿不愿意南撤尚是未知数。

  就算撤了,他们还会不会为轻易放弃自己家乡的朝廷继续卖命也是未知数。

  更重要的是夏军战力很迷,经常连西军都打不过,肯定打不过更加彪悍的同军。

  朝廷主动放弃陕西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前脚送给夏人,后脚就落到了大同手中。

  而且,陕西诸路相对于大同,就好比两浙路相对于新宋,是新宋政权唯一能对大同构成侧翼威胁的战略凸出部。

  陕西在手,新宋就有等待时局变化反攻大同的机会。

  一旦失去陕西,就彻底变成了混吃等死的割据政权。

  届时,朝廷便是再想乞和,都没有谈判的本钱。

  除了保不住也得保的陕西诸路外,赵构还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新宋朝廷威信未立,各路州、府虽然口头上承认朝廷,却以各种借口敷衍,拖延上解朝廷急需的钱粮。

  更有甚者,还向朝廷伸手要钱要粮要军队——境内民乱不止,盼天兵前来平乱。

  朝廷不扩军就没办法平乱,没有军事上的强大威慑力,就别想号令地方。

  可地方不主动解送钱粮,朝廷就没办法扩军。

  这就是一个死结,解不开此结,新宋拥有再大的疆域都只是纸面数据。

  相对而言,各地蜂蛹群起的溃兵、盗匪和民乱,反而算不上太大的事了。

  反正朝廷勉强能够管理的地方也就临近行在的十几个州府,更远的地方已经鞭长莫及了,乱的又不是自己手中的东西,不心疼!

  所有的问题都压在了赵构身上,只有处理好了这些事,切实掌控了这些对朝廷阳奉阴违的地方势力,他才是正儿八经的新官家。

  面对如此困境,年仅二十岁的赵构展现出完全不同于乃父、乃兄的极大魄力。

  其人先是扛住了文臣们的压力,以“不破则不立”的大决心,授予韩世忠、折彦质、刘光世、李成、张俊等人方面之任,命他们接管混乱不堪的各地。

  为了抢时间尽快完成军事扩张,赵构只给了众军将朝廷官爵。

  各部募军所需的钱粮甲械全靠自筹,最终能够掌控多少军队,全凭个人本事。

  大宋王朝能够压制造反成瘾的军队,从而结束混乱的五代乱世,除了以文驭武,并频繁调动军将使得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等手段外,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控制钱粮。

  无论是最老牌的将门府州折氏,还是军队最为庞杂的西军各军头,都必须依靠朝廷的钱粮才能过活。

  便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