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八章 天命所归赵老九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大胡山后进入蔡州。

  同军马麟部拿下淮宁府后,并没有西进蔡州,而是顺流东下攻入了颍州。

  眼下,整个京西北路仅有蔡州和信阳军两地暂时没有被同军攻击。

  蔡州虽然同样兵荒马乱,但至少还能勉强维持基本的社会秩序。

  不然的话,仅凭耿相公一行几人,未必能够顺利走到蔡州治所汝阳县。

  当然,蔡州没有乱,与其知州善于治理也有很大的关系。

  知蔡州事汪伯彦崇宁二年进士及第,初任大名府成安县主簿,后历任中奉大夫、开府司仪曹事、将作少监等职。

  其人能出知蔡州这么重要的位置,也算是善于把握机会。

  上半年才结束的同宋战争,同军两路人马皆轻易击穿京西北路,打得大宋朝廷毫无还手之力。

  两国停战后,有心振作的赵桓下诏求臣子进强国安邦之策。

  汪伯彦趁机进献《京西边防十策》,颇合帝意。

  赵桓乃进其龙图阁直学士、知蔡州。

  年初,同军第五军由应天府一路向西,除了攻下了淮宁府,还有蔡、唐两州。

  尽管蔡州被同军占领的时间相对要短一些,但以大同帝国的民政渗透手段,想要在战后彻底清除大同影响也没那么容易。

  汪知州到任仅几个月,便能将州中事务理顺,还能在淮宁府投降同军的情况下勉强稳住治下军民,治政能力自不用问。

  不过,其人更强的能力体现在观望风色上。

  清野诏令送达蔡州后,汪伯彦便没有向郭旭这样严格落实。

  而是命人召来治下的头面人物,直接以朝廷要求清野相告。

  众大户当很快领会了知州老爷的意思,主动献纳钱粮若干买平安。

  回去后,又各自随便防火烧掉几片荒坡,便算应付过去了。

  而汪伯彦则拿出大户献纳的钱财一部分,用于犒赏麾下军卒以结士心。

  其人虽是文官,却非常清楚乱世之中什么才是保命的根本。

  不仅在大战开始后,以“准备勤王”之名牢牢抓住军权,还眼观六面耳听八方,时刻注意周边动态。

  其中,就包括郾城县流民裹挟康王赵构南下的消息。

  当晚在嘉应神祠外,因清野而失去家园的流民被王云的官腔惹怒,情绪失控杀死其人,却没有就此造反。

  杀死朝廷官员的罪名非同小可,稍稍冷静下来的流民不得不面对如何善后的问题。

  大宋毕竟是立国一百六十余年的王朝,祖祖辈辈的教化下来,“天命归赵氏”的观念早就深入人心。

  即使这几年大宋接连吃了败仗,国土越来越小,颓势很明显。

  但同军从没有打到郾城县,没有强烈的对比,任凭朝廷忽悠的乡野小民就算知道大宋确实不行了,也不可能知道这个不行的朝代什么时候会被灭掉。

  毕竟,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谁又能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能过多少代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