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三十二章 大战将起跑路先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任过开封府牧,此时又除其南阳府牧,是极为明确的政治信号。

  惊获此消息,意识到天子可能真要要丢下大宋江山于不顾的众宰执急忙赶赴都堂聚议,随后又集体入宫恳请赵佶收回成命。

  就连老迈的鲁国公蔡京都亲自出马了,却没能劝住去意已决的教主道君皇帝。

  诸相公无奈,只能转而研究避敌之策。

  大宋江山虽然早已残破,社稷却还远没有到覆灭的时候。

  且教主道君皇帝御极二十五载,手腕极其了得,始终牢牢把控核心权力,就算逃跑了也会卷土重来。

  众相公无论是为了大宋江山,还是为了教主道君皇帝,抑或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都绝不能轻易放弃抵抗。

  诸公研究来研究去,也没什么好的办法。

  大敌当前,赵官家都要撂挑子了,他们这些臣子除了召天下兵马勤王、遣皇子分守四方、加强京城防御这老三式外,还能怎么办?

  两日后,教主道君皇帝命皇太子赵桓入朝,差内侍梁邦彦、黄仅押赐皇太子碾玉龙束带一条,并特别强调不许辞免。

  在讲究上下尊卑的封建社会里,與服礼仪皆有定制,什么登记的人穿什么颜色和样式的衣服,使用什么材质和形制的配饰都有严格的规定。

  凡违反者,皆视之为僭越。

  带即束衣的腰带,穿着宽袖袍服都要系腰带,但在大宋,乱系腰带是会死人的。

  宋制,腰带材质有玉、金、银、犀,铜、铁、角、石、墨玉之类,各有等差。

  玉带不许施于公服,犀非品官、通犀非特旨皆禁,铜、铁、角、石、墨玉之类,民庶及郡县吏、伎术等人皆得服。

  当然,制度是人制定出来的,必然也会因人而改变。

  大宋历史上,便有三次皇帝赐臣子玉带的故事。

  第一次是熙宁六年,宋军显威熙河路。

  捷报入京,宰臣王安石率群臣贺紫宸殿,神宗皇帝认为大宋国力提振全奈变法之功,特解所系白玉带赐主持变法的荆国公王安石,并命其使服以入贺。

  彼时,旨在富国强兵的变法虽然初见成效,但朝野之间反对的力量却异常强大,且大半火力集中到了拗相公王安石身上。

  王安石的一举一动都受到旧党的抵制和刁难,其人又一心全在变法之上,自然不想为了一点虚名再平白惹众人嫉妒,乃坚辞不从。

  只是,神宗皇帝赵顼也是个性子拗的,宣布王相公不服玉带,便不退班。

  王安石无奈,只能受诏,次日上朝却不肯再服用。

  神宗皇帝此举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荆国公宠信,双方的戏都演到位了,见王相公如此坚持,自然不会再强自为难其人。

  第二次是熙宁八年,大宋变法进入深水区,阻力愈大。

  为了安抚利益受损的宗室,神宗皇帝曾赐胞弟岐王赵颢、嘉王赵頵玉带。

  两位亲王就算有这贼心也没这贼胆,也不敢安心享用皇帝的赏赐,乃上奏:

  “蒙赐方团玉带,著为朝仪,乞宝藏于家,不敢服用。”

  神宗皇帝亲赐的东西哪有收回的道理,当即命工匠雕琢有别于天子形制的玉带赐给两位皇帝。

  赵颢、赵頵还是不敢受,固辞,皇帝却坚持下赐。

  被逼无奈之下,二人只能请加佩金鱼区别天子之物,以避人言。

  神宗欣然同意,以玉鱼赐之。

  自此之后,大宋亲王才开始佩玉鱼。

  第三次是大观年间,童贯统率大军收复青唐,教主道君皇帝参照熙河故事,以随身排方玉带赐予劳苦功高的鲁国公蔡京。

  彼时,蔡京已进太师,天子认为三师礼当异,特许其人将玉带施于公服。

  蔡京是何等人,如何会在这事上给自己找不痛快,力辞不许,乃乞琢为方团。

  如今是第四次,天子毫无征兆地赐皇太子赵桓碾玉龙束带,而后者竟也不知避嫌,竟然将之大咧咧地带上了殿。

  这下,所有朝臣都知道了教主道君皇帝去意已决,真的要跑路了。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