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 天下第一人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早发现、早应对、早封控。

  只要封控及时,乱军基本就是必败之局。

  随着登州第二将出兵莱州,密、潍也响应龚孝序的警告,动员官军封控要道的奏报传到东京城后,大宋君臣也就安下心来。

  虽然徐泽部桀骜难驯,但战力是毋庸置疑的,

  从以往的所作所为来看,其部平乱的决心和战斗精神更是有目共睹。

  有登州第二将在,莱州之乱平定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再调西军,时间上来不及,还空耗钱粮。

  大宋政权虽然偏居一隅,但置州二百五十四、县一千二百三十四,

  人口亿万,国力远迈以往任何一朝,

  确实没必要为了被封控于一州之内,仅仅祸乱两县的小匪患,而打乱国家正常的工作节奏。

  实际上,这段时间,大宋天子赵佶的心情极好。

  一直不听话的登州第二将“乖乖听调”,流血流汗为朝廷剿匪平乱,

  再次证明了大宋天威尚存,诸军无不慑服,此事值得高兴。

  更高兴的是自己的儿子,一个比一个争气,皇家喜讯连传。

  先是继承了今上优良播种能力的皇长子赵桓,与其妃朱氏精诚团结,辛苦耕耘,

  诞下了皇长孙,让时年仅三十五岁的赵佶就做上了祖父。

  此事本发生在去年底,并不是什么“新闻”,

  只因大宋皇脉早夭问题极为普遍,

  未能确定新生皇子皇孙可以活下去之前,皇家通常不会大肆操办。

  现在几个月过去,皇长孙越长越壮实,明显是一个可以活下来的好苗子。

  皇帝大喜,臣子们更喜,

  须知大宋立国以来,还是首次出现在位皇帝喜得嫡孙的,

  此事的政治意义自不用说,不仅鼓舞民心士气,

  更进一步证明了教主道君皇帝乃长生大帝大霄帝君转世的传说,

  若不是神君转世,为皇室换了血脉,

  如何能够改变大宋王朝百余年来一直挥之不去的子息艰难问题?

  由是,公相蔡京领衔,率诸臣为皇家贺,

  奏请天子,加皇长孙赵谌为检校少保、常德军节度使,封崇国公。

  皇帝欣然应允,同意了诸臣之请,

  并御笔一挥,顺便封已故皇兄赵佖之子赵有奕为和义郡王。

  但这件事上,翰林学士承旨王黼唱了反调,

  其人说蔡京之请,直接封皇孙为公,违背祖制,

  是把东宫太子看做皇帝,乃大不敬,请天子治其罪。

  正在兴头上的赵佶打了哈哈,没有追究蔡京的罪责,却任命年仅三十九岁的王黼为尚书左丞。

  明眼人都能看出,大宋又一颗政治新星已经灼灼升起。

  第二件喜事,则是由镇东军节度使、守司空,嘉王赵楷创造。

  这位充分继承了天子文艺天分的皇三子,也是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且皆有所成的天才。

  其人自小聪明伶俐不说,还非常听话争气,

  受天子宠爱程度,远超其长兄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