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十一章 彼此利用皆算计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听完耶律大石的讲解,大辽皇帝异常震惊,只觉手脚冰凉。

  女直人也好,渤海人也罢,包括耶律章奴之辈,都不过是大辽境内的反叛而已。

  大辽幅员万里,常备雄兵二十余万,可征召兵马数倍之。

  哪怕是一败再败,只要挺过了眼前的困境,照样可以重新收拾旧河山。

  但若是宋人也跟着入局,趁火打劫,那大辽还能撑过眼前吗?

  “陛下!”

  “陛下!”

  萧奉先和耶律大石见皇帝失态,同时出言提醒道。

  大石看了萧奉先一样,示意他说。

  “同舟社虽然源于南面,却未必代表南朝,还是先听下蒲离卜怎么说吧?”

  “嗯,说吧。”

  耶律延禧颓然坐下,抓着座椅扶手的手抑制不住的颤抖。

  蒲离卜一路上早就想好了无数种可能的情况,此时再看皇帝和两位近臣的表现,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陛下,同舟社虽是宋人居多,但与南朝的差异很大,他们……”

  听完蒲离卜的描述,耶律延禧心中越发迷糊。

  看了看萧奉先和耶律大石,二人皆欲言又止,只是目视蒲离卜。

  耶律延禧终于反应过来,对帐外宫卫道:“把蒲离卜带下去,好生看管。”

  “说吧,你们究竟打的什么哑谜?”

  “恭喜陛下,东京道局势可解。”

  耶律延禧迷惑问道:“什么意思?”

  萧奉先道:“东京道最大的祸患是女直人,这些家伙百余年来反叛不断,一旦做大,短时间内难以平定。”

  自女直人造反开始,萧奉先都一再根据敌我形势变化,不断改变自己的立场。

  从最初的小打小闹,到速战速决,再到大军压境,以及现在的稳扎稳打。

  偏偏皇帝就吃他这一套。

  或许,在耶律延禧的心里,也经历着同样的认知变化吧。

  见皇帝还在认真倾听,萧奉先继续。

  “其次是高永昌,虽然打出复渤海人之国的旗号,但朝廷这么多年不断迁进迁出,东京道的渤海人还没有其余四京多,彼辈不足为虑。”

  “朝廷只要平灭了章奴之叛,高逆只手可灭。”

  “唯一可虑者,是二贼合流,或是女直人趁机打败高逆,吞并辽阳府,进而全取东京道。”

  耶律延禧默默点头,国内的叛乱越来越多,越闹越大。

  大辽短期内已经腾不出手对付女直人了,女直人要是执意全取东京道,还真是很容易。

  萧奉先继续道:“女直人一旦拿下辽阳府,就必须面对搅局的同舟社,不管其背后有无南朝支持,二者之间必然会有一争。”

  “朝廷则趁机平定国内,整军经武,待女直人和同舟社斗得你死我活时,再出手擒下两贼。”

  打了几年的仗,耶律延禧多少也长进了一些,没有被萧奉先的愿景侃晕。

  “要是这个什么同舟社就是南朝派来的怎么办?”

  “陛下,南朝自立国后,始终对我朝贼心不死,妄想吞并南京道诸州县。”

  “以南朝的实力,要打仗,不会冒着与女直人冲突的风险,来东京道,而应该直接兵围燕京。”

  耶律延禧见耶律大石也点头同意萧奉先的观点,没有再纠结这点。

  转而问道:“若是同舟社不与女直人对抗,选择投靠他们,怎么办?”

  “那就给徐泽一个足够高的官职,让女直人无法收编。”

  “不妥!”

  耶律延禧道:“大石,你说。”

  出言阻止的正是耶律大石。

  “陛下,臣与徐泽曾相处过一段时日,知此人心志颇高,行事极有章法。”

  “他若想投靠女直人,朝廷的官禄封号未必有用;他若不想投靠女直,朝廷便是不给官职,他也会照样打女直人。”

  耶律延禧问:“那你说,该怎么办?”

  耶律大石道:“臣以为,不管徐泽出于什么目的来东京道,但靠他们这点人却是无法与女直人对抗。”

  “朝廷若想利用同舟社对抗女直人,又要避免日后尾大不掉,可以不给官职,也可以不给支援,但不能不给大义。”

  耶律延禧若有所思:“大义?”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