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五章 属意海洋_汉末战骑狂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顶点汉末战骑狂潮!

  李铮毕竟来自于后世,虽不说深知历史,但在大体方面,还是有些感悟的。文武之道,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就是左右两条腿。

  缺了任何一条腿,国家都难以长久。

  当然,也许有的朝代,文武对立十分严重,约莫是当时的皇帝自导自演,引导形成的这种局面。

  可能是因为所谓的帝王平衡心术,也有可能是因为得国不正,而害怕畏惧,刻意打压。但不论这些朝代怎么玩,最后的下场,都是极为凄惨的。

  李铮自认为不是一个正统的帝王。

  若是霸道决绝,他不差于任何一个王者。但若要时时刻刻想着提防这,提防那,玩手段,耍平衡,他自认没有这种能耐。

  没有必要。

  他的崛起,真正依靠的是系统。没了系统,他在这个时代,也算不得什么。真正要说才华,他深知远不及曹操,要说隐忍,他也比不上刘备,要说家世底蕴,更是远不及袁氏兄弟。

  但正因如此,他才会没有那么多的顾忌。光棍一条嘛。

  谁让他不满意,撸了就是。根本没必要绕来绕去,阴谋诡计一大把,最终把自己也绕进去。

  李铮一直都觉得,文武不分家。虽然说国家层面上,必须文武分治,这是因为人心善变的缘故。但就人的素质而言,李铮甚至觉得,自己治下的所有人,都文武全才才是最好的。

  人人如龙,这才是盛世嘛。

  其实大汉朝这一点就做的就不错,比之后的任何一个朝代都强。在大汉朝,很多的文士。都是上马善战,下马治国的能手,近在眼前的典型人物,就是卢植。

  可惜卢植已经在初平三年去世了,否则李铮一定会邀请这位值得尊敬的长者。前来凉州奉养、请教,甚至让他也参与到教育方面来。

  也有很多的武将,在文事方面,也有擅长,便比如那关云长深通春秋,比如张翼德。精擅于作画。其实就武将而言,且不说兵法韬略要涉及到很多典籍,便是要将武功练到深处,都必须要懂得很多的道理。这些道理,除了人情历练。还要从前人的著作中领悟。便比如那吕布,武艺到了这种程度,也不单是只打打杀杀就能达到的,李铮就曾看到吕布认真读书的场面。

  所以麾下文武群臣的界限,虽然可以划分出来,但那只是因为政治需要。文武学术之类,完全没有必要和政治挂钩。

  当然,因为知识是人类最大的财富。所以在常态之中,读书人总是受人尊敬的。如果按照这种趋势,一直延续下去。保不准以后也会演变成那种重文轻武的局面。

  所以李铮一早就在人为的做这方面的引导工作。比如英雄祭坛与贤者祭坛并列,比如突出军人的福利,使之并不差于文士。

  在这方面,有很详细规定。

  士兵的福利是要高于平民百姓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