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5章 时代的尘埃_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几以为,陈景恪莫非就是华夏族群的先知?

  否则,怎么能做到这些?

  然后,他心中冒出了一个念头,对方似乎对波斯有所了解。

  历时两年,终于重新回到这个老大帝国的京畿,他第一时间就来到陈景恪门前守候。

  这说明啥?

  等群臣适应了这种模式,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将驳斥权交给内阁,完成最后一步改革。

  虽然这种对比不多,可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对陈景恪的帮助实在太大了。

  自然没人敢主动往刀口送。

  被杀的基本上都是直接犯事之人,很少牵连中枢高官,所以才显得如此平静。

  可你心善,是真没威胁。

  “人同此心,诸位在施政之时,要多加考虑,尽量减少对百姓的伤害。”

  难怪之前在中亚的时候,他能游历诸国。

  如此大的变动,即便是有徐达和李善长坐镇,也会带来极大的震动。

  写的很细致,也没有一味吹捧或者贬低,缺点和优点一并记录。

  可之前爆出,有人利用新皇登基大赦天下的机会,故意行不法之事。

  听到他前面的话,众人其实都有些不以为然。

  这就是矛盾所在。

  两相对比,让他更加的钦佩。

  这是朱标不愿意见到的。

  然而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朱标此举是为再一次扩大内阁权力做铺垫。

  两派不停的打嘴炮,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都说服不了谁。

  于是他摒弃了宗教观念,开始全面了解华夏文化,试图从中找到复兴波斯的机会。

  朝廷一直在收集舆情信息,相关情报很快就汇总到了朱标手里。

  新皇已经证明,他是能杀也敢杀人的。

  关键是他还用中亚那边的情况作对比。

  朱标等人看过之后觉得很正常,事情在可控范围内。

  民间的反应,再次出乎了大家的意料……主要是出乎了陈景恪的意料。

  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这种坚韧是其他族群所不具备的。

  好奇的接过翻了几页,更是感到大为震惊。

  所以一点点的移交权力,到最后顺水推舟,是最好的办法。

  所以大家宁愿不变。

  现在百姓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朝廷的计划虽好,但太过于理想化了。

  既然走了这条路,那就要做好一往无前的准备。

  本来还在想着,怎么鼓动他搞波斯复国搅乱当地局势,没想到他自己送上门来了。

  朱标组建了一个工作小组,由李善长担任组长,另一名内阁学士耿光担任副组长。

  而华夏族群,即便是在最低谷,依然没有丢失自己的传统。

  朱雄英也是同样的看法,但嘴上习惯性的反驳道:

  “磨磨唧唧,换成皇爷爷,这会儿新内阁已经正常运转了。”

  并将自己观察到的东西全部都写了下来,有些还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明明是造福当地的良策,百姓却不支持。

  对于朱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