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89章 这就是大明_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远洋使节团只不过是美化的称呼,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清楚,那就是朝廷组织的远洋商队。

  朝廷组织如此庞大的海贸商队,在华夏历史上还是首次,自然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大多数官吏其实都是反对的。

  一来成本实在太高,光那些船就是天价。

  采购的大批物资,也同样占用了朝廷本就紧张的财政资金。

  且能不能回本还是未知。

  大家认为海贸赚钱,那是只看到了个别大海商,又有谁去关注因此家破人亡的人?

  出海风险太大了,出去三艘船能回来两艘就是运气好,回来一艘是常态。

  弄不好血本无归,这就是现实。

  二来是觉得朝廷经商,会带坏社会的风气,影响农耕。

  毕竟粮食才是国家的根本,大家都去经商了没人种粮食,会亡国的。

  这一条才是根本原因,古典社会本就以农业为根本,重农抑商是符合当时社会条件的。

  只不过因为朱元璋的强势,群臣也不敢过于反对。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接受了这个现实,而是蛰伏起来等待最终结果。

  也就是远洋船队返回。

  如果一切顺利还好,但凡有所不顺,必然会遭到激烈反扑。

  所以,远洋船队回来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引起了强烈关注。

  百姓关注此事,单纯是出于好奇,百官关注则是等待最终的结果。

  陈景恪自然是知道这一点的,对此他的做法是,宣传。

  使劲宣传此事,最好弄的人尽皆知。

  并且还让远洋商队回来的时候,尽量将声势闹的大一点。

  “把外面带回来的好东西都展示出来,给天下人看看。”

  “我们要用这场盛事,为万民启智,为古典世界敲响丧钟。”

  朱雄英说道:“你真的是不放过任何机会,连此事都要利用一下。”

  陈景恪笑道:“这么好的机会,不利用一下岂不是浪费了。”

  “华夏文明在摇篮里生长了数千年,已经长大成人,是时候睁开眼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朱雄英也非常认同的道:“是的,以前我也以为,眼前这一隅之地就是天下。”

  “认识了你之后才知道,原来世界竟然如此广阔。”

  “我们眼前的‘天下’,不过是一个摇篮而已。”

  “想要走出去,不能光靠我们几个人努力,而是要让天下人都明白这個道理。”

  陈景恪长叹一声道:“我们曾经有数次机会走出去,但华夏文明太骄傲了,不屑于和外面的世界打交道。”

  “不过还好,利益最能动人心。”

  “只要我们能让天下人看到走出去的利益,自然会有无数人效仿。”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保守势力再强,面对利益之时,也完全不值一提。”

  朱雄英非常认同的点点头,然后提醒道:

  “你可别把利益挂在嘴边,小心被人抓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