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5章 无题_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景恪最近几天搞了不少发明,但要说最让众人震撼的,反而是织布机的飞梭。

  弹簧、轴承、滑轮组,都可以看做是全新的发明。

  大家在震撼之余,也只是觉得他很厉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就好比一个学渣,不会去揣测次次考一百分的人,是怎么考的一样。

  正因为太厉害,他们反而不愿意去想,为什么陈景恪就能发明出轴承和滑轮组。

  而是很自然的将一切归结于天赋——我做不到,他厉害是应该的。

  但飞梭不一样,这就是一个改良,一个他们完全能看懂,也能做到的事情。

  梭子他们见过,钓鱼用的绕线轮他们也见过——绕线轮宋朝就有了。

  只需要转变一下思维,将两者组合在一起,就能让织布的效率提高五六倍。

  在看到飞梭的时候,很多人心中下意识的产生了一个想法:

  原来这么简单,为何我就没想到呢?

  就好比是考三十分的人,去看考四十分的人。

  为啥我就比他少了十分呢?不服啊。

  但正因为如此,飞梭带给他们的震撼,才更加强烈。

  尤其是朱雄英,感触是最深的。

  陈景恪一直给他灌输生产力这个概念,使得他下意识的认为,这玩意儿应该很高端很难。

  轴承和滑轮组,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这也导致他无法理解,大字不识一个,纯靠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吃饭的工匠,能对此做出多大贡献。

  他们能想出轴承这种高级玩意儿吗?

  能想出滑轮组吗?

  很明显,不能。

  那么,为何陈景恪还一直认为工匠很重要呢?

  不过尽管无法理解,出于信任他还是相信了。

  可是飞梭让他知道了,原来生产力的提高可以如此简单。

  就算是普通工匠,潜心去琢磨也能弄的出来。

  可是自黄道婆改良织布机至今,已经过去一两百年时间,为何没有人做出改变呢?

  他想起了陈景恪之前给他说的话:“工匠地位太低,积极性太差。”

  “且真正拿主意的是管理他们的官吏,这些官吏只关心自己的任务,关心乌纱帽。”

  “技术的革新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好处,如果革新失败,反而要因此担责。”

  “所以他们是最不喜欢技术改良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工匠想到了什么好主意,也没有地方去试验。”

  “有学问的人不屑于去研究技术,掌握技术的人地位低下……”

  “生产力的进步,全靠百姓在实践中的偶然发现,进展自然缓慢。”

  此时,他对这一番话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废除匠籍制度的决心。

  如果皇爷爷不同意,我就绝食给他看……

  嗯,还是算了,饿着挺难受的。

  他要是不同意,就等我登基了,统统给废掉。

  就不信他还能反对。

  之后,朱雄英就下令,让当地官府全力推广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