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9章 被吓出病的李文忠_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马皇后的这一番分析,让陈景恪叹为观止。

  可以说直指问题核心。

  关键是她的依据,很多都是之前自己说过的,堪称活学活用的典范了。

  果然不愧是朱元璋创业最重要的两大谋士之一。

  很多人或许会奇怪,朱元璋建立大明最重要的谋士,不应该是刘伯温吗。

  正所谓,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然而这只是戏说罢了。

  刘伯温是至正二十年才加入朱元璋集团的,当时朱元璋已经在南京立足。

  他的到来更多是锦上添花。

  所以大明建立之后,论功行赏他连个侯爵都没评上,只得了个诚意伯。

  这里并不是说他不重要,能以文官被评上伯爵,足以说明他是立下了很大功劳的。

  但远没有戏说里那么大罢了。

  朱元璋最重要的两大谋士,一个是李善长,一个就是马皇后。

  两人都是在他创业之初就加入,一内一外悉心辅佐。

  帮朱元璋出谋划策、笼络将士、制定规章制度等等。

  且马皇后不争不抢不揽功,将功劳都归于朱元璋,帮助他树立威信。

  大明建立后又退居幕后,帮助老朱查漏补缺。

  也正是这样的贤内助,才让老朱发自内心的尊敬。

  也正因此,她能坐龙椅喊朱重八,朱元璋不觉得僭越还很高兴。

  接触的越久,陈景恪对她就越是尊敬。

  评千古一后或许会有争议,但前三名必有她的身影,想必没有人会不认同。

  朱元璋也被她的一席话,给说的哑口无言。

  其实道理他都懂,只是先入为主的影响实在太大。

  十三朝古都,孕育了秦汉隋唐四大帝国,又有潼关天险。

  他实在太想将国都放在这里了,以至于下意识的忽略了很多缺点。

  现在,马皇后一席话彻底让他清醒过来。

  长安已经不再是千年前的长安了,将国都放在这里,就是在压榨它最后一点潜力。

  长安潜力不足,北平经济条件太差,只有洛阳最为合适了。

  但他依然没有轻易做出决定,迁都是一件大事,必须要综合考虑才行。

  他需要更多更详细的数据。

  如果可以,他甚至想亲自跑一趟。

  但作为皇帝他是不能轻易离开京师的,所以只能让朱标帮他去看看了。

  想到这里,他就对陈景恪说道:

  “你没有让咱失望,想法果然和别人不一样,还更加全面。”

  “不过迁都事关重大,咱还需要仔细考虑才行。”

  “若你还有别的发现,可以一并告诉我。”

  陈景恪心中已经猜到他会选哪里了,不过并未多说,而是道:

  “是,若再有新的想法,一定告诉陛下。”

  又聊了一会儿,陈景恪和朱雄英就一起离开了。

  回到自己的房间,陈景恪就开始收拾行李。

  朱雄英在一旁不舍的道:“哎,你走了我可怎么办,一个人太无聊了。”

  陈景恪笑道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