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7章 武器专家之死_重生英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星期日泰晤士报》披露,该报在凯利自杀前曾对他进行了专访,并得到了他死前的数封电子邮件。

  凯利曾对记者表示,在他被迫卷入伊违禁武器造假丑闻后,感觉就好像“被放进了绞肉机里”,每天都承受着难以忍受的巨大压力。

  今年5月29日,BBC记者安德鲁在报道中称,英政府的一名“高级情报官员”曾告诉他,伊拉克战争的情报是政府“捏造”的。

  此事当即引发了英伦政府和BBC之间关于伊拉克情报是否被夸大的激烈争吵。

  没过多久,国防部突然指出,向BBC提供消息源的那名政府高级官员就是曾经参加过对伊武器核查的武器专家戴维·凯利。

  于是,凯利一下子成为整个事件的核心人物。

  7月15日,他被迫到议会下院接受质询,但他坚决否认自己曾向BBC提供消息。

  在电子邮件中,凯利表示,他曾认为国防部会替他扛下来,但结果盼到的却是国防部通知他将公开他的身份。

  他对此表示“非常震惊”,因为他一直都以为这将是“不会公开的机密”。

  在英国国防大臣胡恩公开凯利的身份后,他的名字立刻充斥在全英的大小报刊上,这令他感到了“背叛和失望”的痛苦。

  凯利还在一封电子邮件中流露出离开英伦那“令人窒息的环境”的想法。

  很明显,这一次的事情,除了BBC的报道因为稍稍有些失实,受到批评之外——BBC20日证实,戴维·凯利是向他们提供有关英伦政府篡改伊拉克情报信息的“主要来源”,而在此前,无论是BBC还是凯利本人都对矢口否认。

  另外最受质疑的,就是此时的英伦政府以及首相先生了。

  凯利自杀的时候,首相布涞尓正在离开美利坚飞往倭国,开启其亚洲之行的途中。

  当他在专机上猛然得知凯利的死讯时表现得非常焦虑。

  首相发言人表示,首相本人对凯利之死深表悲痛,并希望英伦媒体能够保持克制。

  虽然首相在公开场合一直对凯利自杀事件表现得镇定自若,但毫无疑问,他正面临着来自国内反对党和整个英国社会的巨大压力。

  目前,英伦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认为凯利是布涞尓政府的替罪羊。

  工党议员格伦达·杰克森基至直言,布涞尓、坎贝尔和胡恩都应该引咎辞职。因为如果布涞尓继续在任的话,随着调查一步步接近真相,英伦政府有可能面临更大的尴尬。

  不过巴伦自明白,这次的事情虽然对于现任的工党政府是一次不小的打击,但要说能将其赶下台,是根本不可能的。

  即便是他在同卡梅伦对此进行讨论的时候,卡梅伦本人也是比较清醒,认为这一次最多只能打击到工党的支持率。

  事实也的确如此,根据《卫报》22日公布的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9%的英伦民众还信任布涞尓,比一个月前下滑了12个百分点。

  对布涞尓的个人评价则下跌至负17分——而在伊拉克战争以美英联军胜利结束之初,布莱尔的得分一度涨至正7分。

  同时,执政党工党目前的公众支持率只有36%,仅比在野党保守党领先两个百分点,而在两个月前,工党还享有12个百分点的优势。保守党支持率为34%。

  虽然分析人士指出,凯利之死是布涞尓政府执政6年来遭遇的最严重危机,政府的信誉受到严重打击。

  但即便是现在,工党的支持率依然高于保守党,还远不到将其赶下台的时候。

  也是因此,在这一次的舆论漩涡之中,巴伦所掌握的媒体,虽然也有诸多与此相关的报道,但在措辞上,都还是非常谨慎的。

  并没有像当初对伊战争之前那么鲜明的成为反对布涞尓政策的“急先锋”。

  既然根本不可能借此打倒对方,倒还不如为自己争取一些好处呢。

  就比如,当首相结束对倭国和南朝鲜的访问,抵达华夏的时候,在其一行团队中,增加了卡文迪许酒店集团的CEO罗布·派克,还有Argos公司CEO纳森·埃灵顿。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