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0218.@_帝王之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俱泰的才能,殷胥从来就没有过怀疑。

  只是从殷胥的角度上来看,他总觉得俱泰有高效率解决眼前困境的能力,却少了肯把目光放到几十年后甚至百年后的眼界。

  就如同前世俱泰设立几大掌军权、财政与台谏部门,权势本并非有意凌驾于宰相之上,但制度实际的实行,与在位之人密切相关,后来俱泰虽然也一段时间内能极大提高效率,但由于几大部门和三省六部职权重叠,旧官制几乎被破坏殆尽,曾经的平衡也荡然无存。

  殷胥开启建元改制,归复旧的制度,然而短短几年的专权、随意的任命调动如同一颗炸弹,一直到最后,都没能完全恢复朝堂的正常运行。

  他不认为他有能力改出比现在更好的制度,更不认为这样随意的建立凌驾于六部之上且职权重叠的部门,除了一定的效率以外,还能带来别的东西。

  俱泰捏了捏酒杯道:“圣人设立财政之司,自行任命财政司使,也算是越过宰相直接管理财政大权,避免宰相独揽大权,难道不好么?”

  殷胥笑道:“我手中不该过此权。如今或许我能理智,我有能力,手握财政大权也不会犯错。往后呢?皇位不是宰相之位,姓殷的都能坐上,而不是要科考、历练几年挣扎经验丰富才登得上的位置。财政一司我可以随意提拔,往后再设行军一司,什么都是我任命。有能的皇帝就管管,无能的皇帝就被玩转,权职从制衡改为了分工,这不就变成汉时三公之制了?”

  俱泰竟哑口无言。

  他忽然有一种……自认为社会经验丰富,然而读书少却仍与他有千差万别的感觉。

  他还曾嘲笑过士子科考读写文章算做什么,还不如拉出去历练几年。然而底层的历练虽然需要,但读诗书策论思考古今变化却就没用了么?

  殷胥道:“若说如今尚书权重,那何必如此,如今没有尚书令,只有左右仆射。我直接不给左右仆射加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他们不可进入政事堂不就可以了么?但是这也仍然有弊端,决策之人没有六部那样的经验与专业,闷着头议政难道不会对实行造成困难么?”

  俱泰愣了:“那该当如何?”

  殷胥动了动眉毛:“你问我我问谁。我又不是神仙,纵观古今,哪有没弊端的制度,只能权衡漏洞大小,尽力平衡便是了。还是否记得当年科考时的题目,你答的也很好,但我为何选宋晏?他提出如今大邺,制度重要,人也重要。制度再怎么设立,也会因为人的逐利而有所倾斜,他认为应尽可能的规范人的职权,让一件事情凌驾于可变动的制度与不停偏移的人之上。”

  俱泰道:“他说的是什么?”

  殷胥稍微抿了一点酒,看向下头的熙熙攘攘:“如今你还猜不出?”

  俱泰垂着头拼命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