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11章 杨竹西小像画卷_重生之都市捡漏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呵呵,各取所需,不必客气,那就七百五十万成交了。”

  云龙天笑道。

  “成交。”

  陈三顺直接点头。

  “那再看看这一件吧,如果看中了,在一起付款。”

  云龙天道。

  陈三顺从云龙天手中接过了一个卷轴,然后摊开一看,原来是一份横向的画卷。

  周锦城也一起帮忙,将画卷拉开,放在了已经整理好的茶桌上。

  “此为元代著名书画家王绎所作的杨竹西小像卷,纸本墨笔,纵27.7cm,横86.8cm。”

  云龙天说出了画的基本信息。

  陈三顺点了点头,开始仔细观察了起来。

  对于清朝以及往上的朝代,他还是很熟悉的,毕竟在民国他可是鉴宝大王,什么都没见过,只是民国中期往后,他已经挂掉了,自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陈三顺知道王绎这个人,字思善,自号痴绝生,睦州(今浙江建德)人。擅画像,是元代著名的肖像画家。

  《杨竹西小像》这幅画,其实是由两个人作成,由王绎执笔画人物,倪瓒补景。

  画中倪瓒题云:“杨竹西高士小像,严陵王绎写,句吴倪瓒补作松石。癸卯二月。”癸卯为至正二十三年,即公元1363年。

  王绎所作图画多用线条素描,少用色染。他善于观察人的仪态、神情等,往往在对方谈笑中默记情态,然后落笔描写,其神韵已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据传王绎曾为陶宗作一光头小像,面部虽仅如铜钱大小,但却貌似、传神。其作画技艺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为时人所称赞。

  陈三顺看了一阵内容,基本上没什么出入,但以他之前的经验,内容上做手脚的画不计其数,比如张大千就是这类高仿高手,基本上从内容上是无可挑剔的,连神韵都能模仿得出来。

  但在印拔上,就非常难仿制。

  毕竟古代的印拔各种各样,有很多都是非常罕见的,就如同人的指纹一般,想要模仿难度极高。

  所以,很多作品内容高仿,但到了印拔这一块就露馅了。

  这幅画,陈三顺曾经也看过,如果他没记错,这画卷后有元人郑元祜、杨维祯等十一家题记。钤名章、藏印等80余方。

  根据画中题跋释文,可知这幅作品已历明、清两代著名收藏家项元汴、伍元蕙、宋荦等递藏,是一件流传有序的元画精品。

  但陈三顺发现,这上面的印拔却不足三十个,显然有人想要偷工减料,或者说是仿不出来,干脆就随便印上去的。

  所以,上面的印章非常没有规律,而且多个印章的样式是一样的,内容也差不多,稍微改动了一下而已。

  “有意思。”

  陈三顺显然已经确定了下来,这是一幅内容极其高仿,却又栽倒在印拔之上的赝品。

  但能有如此描摹手法的人不多,应该也是名人描摹,价值倒是不少于百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