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7章 举措_明末边军一小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有锦州乳峰山南面,西面几处向我军攻击。大军沿着松山方向前进,还有城池作为依托。而且松山、杏山连成一线,可前后呼应。”

  众将又因进军与攻击路线激烈争论,秦轶则看着松山、杏山、塔山、宁远几个城池若有所思:“听闻洪军门将粮草大部集于杏山、塔山、宁远诸个城池之内?这些城池相距较远,粮道蜿蜒,要防虏人截断粮草,断绝各城间联系。”

  众人一惊。都看向沙盘上几个城池。

  王斗一直默默观察各将争论,此时心下暗赞,秦轶的大局观真是不用说,一眼看出问题所在。

  历史上洪承畴在杏山,塔山,宁远等地大力屯粮,每处至少有供守军所需半年,甚至一年之粮草,这才是明军大部粮草所在。

  至于笔架山上才多少粮?十二堆!粮草十二堆,能让十几万明军吃几天?只因为海运方便,该地作为一个中转站罢了。一般粮草一到,都运入各城之内,笔架山本身的粮草,并没有多少。

  历史上明军的失败,不是笔架山粮草被劫原因,而是洪承畴布置方略根本错误!

  洪承畴将九成兵力布置在松山一带,杏山、塔山留守的兵力微薄,虽然洪承畴也在女儿河南岸,杏山西北的两山平原间,布置了防线。但皇太极领军狂攻,如何挡得住?立时松山与杏山等地的联系中断,往后之事,还不任由皇太极自在取舍?

  是的,洪承畴的布置有自己道理,当年萨尔浒之败,就是因为杨镐分进合击之故,所以被后金兵各个击破,这个教训对大明文武百官来说太深刻了。

  所以洪承畴不敢分兵,将十几万抱成一团,这样清兵确实不能各个击破。但头重脚轻,首尾不能呼应,却自断与后方杏山、塔山、宁远等城的联络。

  后方薄弱,一个明显的失误漏洞摆在那里,怪不得很快被皇太极看了出来:“此阵有前权,而无后守,可破也!”

  计毒莫过绝粮,当年王斗打流贼,也是占了李自成的粮山,闯军才军心动荡。

  所以皇太极截断松山与杏山等地联系后,松山的十几万明军,立时成了瓮中之鳖,无粮无草。笔架山区区十二堆粮草算什么?杏山、塔山城内粮草才多。

  赞画秦轶这样一说,各人都竦然而惊,温方亮,高史银等人也不争论进军路线了,众人都把目光投往杏山北面的南山,还有西北女儿河南岸的罕王山。

  韩朝指着这几处,若有所思道:“未预胜,先预败,只要守住这几地,保持粮道通畅,至少我军,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高史银也高兴地道:“不错不错,只要粮草不失,不若是守城还是野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