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2章 孤独的美食家_东京文娱教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春秋文赏》的杂志销量已经有好久没有过增长了,川口信现在急需一部人气作品,来拉高杂志的销量。

  现在编辑部把司马圭太直接当成了一管肾上腺素,但是这管药打下去究竟会有什么效果,现在谁都不知道。

  而司马圭太再次杀回推理界的事情也引起了推理界的重视。曾经因为公开褒奖《白夜行》,为这本书拉动人气,并且在直木赏颁奖典礼上直接声称“《白夜行》是所有入围作品中最好的作品”的千叶慎一,因为其毒辣的眼光也声名大噪。

  他在自己的专栏里表示,会特别关注司马圭太的新作,同时也表示,会以更苛刻的评判标准来对待这个作品,如果司马圭太的水准有一丝一毫的退步,他都会毫不留情地进行批判。

  藤原圭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千叶慎一的专栏文章,不由得苦笑一声。

  成名有成名的代价,盯着他的眼睛更多了。

  只怕以后作品里的一点点的瑕疵都会被无限放大,但是对于一名创作者而言,恶评从来都不是最可怕的事情,最可怕的是没有评论。

  放下报纸,藤原圭去了资料室。

  井之头五郎的扮演者要在45岁到55岁之前,亲和力要强,需要那种普通的大叔长相,而不是那种魅力十足的绅士老头。

  这样的演员并不少见,藤原圭看着各种大叔脸的演员照片,心情有些郁闷。

  这比不上挑选女演员,看着看着就会忘了时间,这些大叔才是娱乐圈最真实的一面啊……

  一番寻找后,还真找出了几个满意的人选,于是记下他们的名字,看了下时间,中午十二点了,到了吃午饭的时间。

  藤原圭离开资料室,走出福山台本部,远远地看见小林修造正在吃便当。

  藤原圭可受不了像他们一样工作大半天只吃梅子饭,美食才是他的加油站。

  前天,最新一期的《人类观察学》播出,在节目的最后,像大众征集美食店信息。当晚到第二天,电视台受到了许多电话。

  《孤独的美食家》剧组将这些店名一一记录了下来,按照观众们提到的次数从高到低依次排序,然后做成了表格交给了藤原圭。

  藤原圭简单看了一下,其中一家卖东北菜的店一下子吸引了他的注意,而且竟然也在港区,距离电视台有些距离。

  所以第二天中午时分,藤原圭直接坐电车去了那家店。

  那家店位于街角处,门脸不大,看上去像是新开的店,门口处挂着四个幌子。

  藤原圭笑了,一看就是中国人开的店啊。

  只可惜曰本人看不懂幌子的意思,别说曰本人,很多中国的年轻人都不知道饭店外挂着的幌子有什么意思。

  饭店外的幌子不能乱挂,幌子的数量是表现一个饭店的规格和水平的。一个幌子就代表普通小店,没什么菜色,填饱肚子的地方;两个幌子意味能做一定数量的家常炒菜,但水平有限;四个幌子,意味着能摆宴席,大厨有水平,你能说出啥菜,我就能做出啥菜。听传闻东北名菜:油炸冰溜子,就是有闹事的人想摘幌子点出来刁难厨师的,结果还真给做出来了。

  另外一说,东北是没有三个幌子的,一种说法是“仨幌”和“撒谎”谐音。

  藤原圭走进饭店,光头老板用有些蹩脚的日语说道:“欢迎光临,随便坐吧。”

  藤原圭走进店里,现在刚到饭店,店里坐了个半满,生意还算不错。

  藤原圭随便找了张椅子坐了下来,翻看着菜单,说道:“一份锅包肉,一份蚂蚁上树。”

  光头老板拿着菜单刚要走,藤原圭补充了一句:“对了,我要老式做法,尤其是锅包肉,不要番茄酱,不要改良做法。”

  老板看了他一眼:“老式做法呛鼻子。”

  “我知道。”

  老板点了点头,这时不远处传来一个声音:“不好意思,请问一下,老式做法是什么?”

  藤原圭转头望去,只见一个穿着西装的瘦削中年人正礼貌问道。

  那个中年人看到藤原圭以后,微微点头示意:“原来是藤原老师,失敬了。”

  请收藏:https://m.hkm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